字词 | 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 明代唯心主义哲学家王守仁关于人性论的命题。 在人性论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认为性无善无恶,而且无善无恶是至善。他说:“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有自本体上说者,有自发用上说者,有自源头上说者,有自流弊处说者,总而言之,只是一个性,但所见有浅深尔。 若执定一边,便不是了。 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孟子说性,直从源头有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 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众人则失了心之本体。”(《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性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人们也是从各个角度去论述的。这些论述反映认识深浅程度不同。就性的本体即性的原始来说是无善无恶的;就性的发用来说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就性的流弊来说,是一定善或一定恶的。王守仁认为对人性可以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论述,人性本无善恶可言,只是发用后才有善有恶,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但是他没能也不可能揭示人性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