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身之贱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身之贱贫。 【集校】: 洪兴祖:思君其莫我忠兮,忽 校语:忠,一作知。 朱熹: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校语同洪本。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校语同洪本。 汪瑗:同朱本。 陆侃如:王逸注云,“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 此盖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及《怀沙》“世溷莫吾知”句而 姜亮夫:王逸注:“言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 【集释】: 王逸:言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 言己忧国念君,忽 洪兴祖:此言君不以我爲忠也。 朱熹:言我思君,意常谓羣臣莫有忠于我者,则是贵近之臣皆不能致其身矣。故忘己之贱贫,而欲自进以効其忠。 汪瑗:思君,谓念念不忘乎君也。此卽所以爲忠,而惟能忘贱贫絶宠利,然后能思君也。下文厉神曰“君可思而不可恃”,盖卽此言而劝之也。忽者,易词也。 忘贱贫,谓处下位受薄禄而能安之,故不觉其忽然而忘之也。谓之曰忘,则不惟无计较之私而已。 陆时雍:作忠造罪,违衆取咍,此千载一大不平事。故《九章》 黄文焕:自咎之后,又复自解。吾之先君后身也,忘焉故也。 王夫之:思,念也。然抑念之,遇罚而贫贱,非己所恤。 林云铭:盖思之极,忠之至,故不惮位卑而言高也。 蒋骥:贱贫,指前已被疏而失禄位言。 此 戴震:我,代君自我也。 胡文英:贱贫,犹言微末也。 前者螳臂当车,忽焉忘之,今因君之不以我爲忠而思之,而始知所言之不量矣。 陈本礼:忘其失位。此原聆五帝招祸之语,抚躬自思于事君之道,莫我忠已,何以莫能免于祸耶?是葢自忘其身之贫贱,迷其所向而不知有苞苴货贿,善爲邀宠之地也。 闻一多:忽亦忘也。 姜亮夫:此卽《离骚》哀衆芳之芜秽之义。 马茂元:这两句意思説,当初以爲君王非常信任自己,因而忘记了“贱贫”的身分,勇于任事。莫我忠,是设想怀王的看法。《元和姓氏纂》云:“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按:屈瑕受封,当春秋初期。 屈原爲屈瑕之后,虽然出身王族,但已是疎远的宗支。这里的“贱贫”,是对亲近的贵族而言的。 刘永济:此二行言我一心在君,更无如我之忠者,故 谭介甫:忽忘皆“明”纽字,是双声联词。《九辩》言“贫士失职”,卽不贵而卑贱,故此合言贱贫。 苏雪林:屈原乃楚之贵族,生活本不贱贫。 贱贫乃指失职被放而言。言忠心事君,竟忘此类灾祸也。 吴孟复:忽,《文选·高唐赋·注》:“迷貌”。这两句意谓身本贱贫,然而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忽”字表现了屈原爱国心情的强烈。 蒋天枢:忽忘,犹言不省记。 王泗原:莫,代词,无人。 莫我知,没有人知我。身之贱贫与下句宠之门是相对的两面。 汤炳正:忽忘,疏忽忘却。 贱贫,屈原本楚贵族后裔,但年代久远,家道或已中衰,故云。 汉东方朔《七谏》:“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卽指出屈原生于国都而长于原野。(《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