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膚 > 玄府 玄府 xuánfǔ 亦稱“毛孔”。指皮膚表面排汗的毛細孔。古以其爲玄汗所聚處,故名。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素問·水熱穴論》“腎汗出逢於風,内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所謂玄府者,汗空也”王冰注:“汗液色玄,從空而出,以汗聚於裏,故謂之玄府。府,聚也。”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老殘遊記》第二回:“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生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玄府又名元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名。《素问·调经论》: “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玄府即汗孔,也称“鬼门”、“气门”。因其细小幽深,故名。 玄府 玄府中医名词。即汗孔。见《素问·水热穴论》。玄府是卫气泄越的通道。如果玄府因外感寒邪而闭塞,则卫气不能正常通行,从而引起发热。 ☚ 五轮八廓 腠理 ☛ 玄府又称“元府”。即汗孔。是卫气泄越的通道。《素问·调经论》:“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玄府xuán fǔ汗孔。《素问·调经论》:“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玄府xuánfǔ又名元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一说是汗液色玄, 从孔而出,故名。《素问·调经论》: “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玄府xuán fǔsweat p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