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舂★★☆ 04610名

chōng 动用杵在石臼或乳钵里捣谷物等,使去皮或破碎。舂米|舂药用法说明㊀统读 chōng,不读 shōng。㊁下边是“臼”,不是“白”。㊂跟“春”不同。
字源解说 舂,甲骨文 = (双手)+ (杵棒)+ (石臼),表示双手持杵在石臼中捣插。有的甲骨文 将杵棒 写成“午” ,将 写成“臼” 。造字本义:双手持杵,捣搓臼中的谷物,使谷物脱皮去壳。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误将 写成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舂,擣粟也。从廾持杵臨臼上。午,杵省也。古者雝父初作舂。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舂,捣粟。字形采用“廾、午”会义,像一个人在石臼上方手持杵棒。午,是“杵”的省略。据说古昔时代的雝父最早发明了舂捣技术。
【字族索引】 臼
【同音字】 chō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