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夏Xīxià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穆天子传》注云:“古国名,‘自阳纡西至於西夏氏。’是以国为氏。”阳纡,今称杨华薮,在陕西华阴县东,南至潼关。 西夏 西夏古国名。是宋人对党项羌所建大夏政权的称呼。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最盛时辖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与辽、金先后成为与宋代鼎峙的政权。见小说第三十八回。 ☚ 钱塘 广陵 ☛ 西夏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邦泥定国”。中国古国名。北宋景祜五年(1038), 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即赵元昊)创建。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号大夏。因地处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最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方二万余里”, 与辽、金先后成为同宋朝鼎峙的封建政权。居民有羌、汉、吐蕃、回鹘、契丹等族。主要从事农、牧业。政治制度多仿宋朝。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军政,下分十六司。地方基本采取州(府、军)、县(城、堡、砦)两级制,官吏各有品第、自仁宗(1140—1193年在位)起,始有较完备的法律。元昊曾命人创制文字,称*西夏文, 与汉文在境内并用, 译有大量汉文典籍与佛经。与宋、辽、金战争连绵不断。晚期, 国内党项羌人和其他各族人民不断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加剧, 政权逐渐走向衰亡。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共历十主,凡一百九十年。 西夏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羌族所建。1038年,元昊称帝。与宋发生多次战争。1044年议和。1123年对金称臣。1143年在各州兴办学校。1147年推行科举制。此后西夏走向衰落,1170年权臣任得敬企图分裂,夏仁宗在金国支持下杀死任得敬。1205年开始,夏受蒙古侵袭,1209年蒙古军围攻中兴府,西夏襄宗请降归附。1216年再度被围。1224年后与金结盟以自保。1227年终被蒙古所灭。共传10代,存在了187年。 西夏 西夏党项拓跋氏(一说为鲜卑拓跋氏)所建政权。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邦泥定国”,宋人称西夏,后世沿称。北宋景祐五年(1308),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全盛时辖有二十二州地,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先与北宋、辽鼎峙,后与南宋、金并存。居民有羌、汉、吐蕃、回鹘、契丹等族。主要从事农牧业。制度多仿唐宋,文化受汉、藏、回鹘影响。自创文字,也通行汉文。崇佛敬僧,译有大量佛经。于边境置榷场,与宋、辽、金互市。1227年亡于蒙古,共历10主,凡190年。 ☚ ![]() ![]() ![]() ![]() ![]() 西夏 046 西夏党项羌拓跋氏元昊于1038年所建政权。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盛时辖地22州,包括今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与辽、金先后同宋对峙。1227年为蒙古所灭。历10主,190年。
☚ 金 元 ☛ 西夏 西夏Xixia11世纪初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皇朝。党项是古代羌族一支,很早便生活在西北地区。唐代受节制,唐末叶出兵支持唐,首领拓跋思恭受赐姓李,占有银、绥、甘、夏、静、宥等5州之地。宋初,党项族在与吐蕃、回鹘的斗争中强大起来,赵宋赐党项首领姓赵。赵元昊任党项首领后,势力伸展至河西走廊一带。景祐五年(1038)建大夏,元昊称帝,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又称上白国,北宋因其地处西部,称西夏。西夏建立后,设立了自己的各项制度。官制有两套系统,一套系统为党项官制,主要负责党项及汉人以外诸族事务,有宁令、漠宁令、丁卢、丁弩、素赍、祖儒、吕则、枢铭等官职。另一套为汉官制,仿自北宋,有省与枢密院设置,又有官计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飞龙苑、文思院等机构。党项官除由贵族担任外,也自蕃学中选拔人才担任职务。汉官制中诸官则由蕃汉分别担任,汉士人仍进行科考。仁宗时,汉制渐成为主要政治制度。西夏军队有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驻军。擒生军约10万,是夏军精锐,设有炮手,称泼喜迭,主要负责在战争中夺取生口。侍卫军由选拔的豪族子弟善骑射者组成,约5000人,号“御园内六班直”,分番宿卫。它又是一支质子军。部落首长统率各部兵为地方军队,称“溜”。全国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别委任豪族统之,监军司仿宋制立军名,设都都统、副统军、监军使等职,均由部落中贵族担任。有事政府以银牌招部落首领听节制。党项人以帐为单位抽兵,大致每二丁取正、负担各一人,组成抄。在礼仪上,西夏不再采用宋制,皇帝采择回鹘汗与吐蕃赞普服制,平民以青绿色衣分别贵贱等级。但文官基本仍用宋制。又仿宋制制朝仪、礼乐等。毅宗时,下令改用汉礼,不再使用蕃礼。西夏文字制成后,建党项学,即蕃学,选择党项与汉官僚子弟入学。夏建立初与宋、辽进行了激烈斗争。同宋的大战争有三次。夏宣布建立,宋朝野务以剿灭为事,下令削去元昊所受官爵,募人擒杀元昊,派兵将备战。初战宋将狄青败夏军,夏损失帐2000余。康定元年(1040),元昊率军于三川口大败宋军,次年元昊进攻渭州,在好水川再次打败宋军。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元昊攻镇戎军,宋将葛怀敏阵亡,宋军又败于定川寨。宋连续失败,接受元昊建国时提出条件,册元昊为国主,每年赐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后银增加2万两,绢增加2万匹,茶增加1万斤)。此后,夏宋之间交往较多,但战争亦时有发生,夏多次主动进攻,以夺取土地、人口。夏建元之初与辽亦有战争。夏辽以大河相隔,原处于辽统治下的党项族, 在夏建国初多叛辽附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1044), 辽兴宗率骑兵10万攻夏。夏军退拒贺兰山, 谢罪, 辽将不允, 元昊率军突围反攻, 辽军大败。辽与夏和议。西夏经与宋辽的战争, 确立了地位, 形成与北宋、辽鼎立的局面, 但多依辽抗宋。后又与金订约,乘金攻宋的时机,夺占宋地,与南宋、金成鼎立之势。西夏也与吐蕃国相邻, 毅宗曾多次出兵攻入吐蕃边地, 拓展土地。蕃部在哆讹等领导下, 曾于大庆四年(1143)举行起义,较大的部队约万人,较小者也有五六千人,夏仁宗残酷地镇压了这次起义。乾祐元年(1170),权臣任得敬迫仁宗分夏之半为他建立楚国, 并请金给予封号。金朝未允, 在金支持下仁宗以计杀任得敬,宋联合任得敬夹击金的阴谋也破产。史称任得敬分国。夏自建立起, 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就较明显, 成为左右夏政治的重要内容。蒙古兴起后始侵入夏, 夏初联金以抗蒙, 应天四年 (1209) 蒙军围攻夏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金拒不支援,夏改变策略,附蒙攻金, 配合蒙古大军作战。又与宋联合。但由于蒙古的压榨, 夏国上下难以忍受, 又因蒙古汗国决意灭夏, 夏又改变策略联金抗蒙。乾定四年 (1226) 成吉思汗亲征夏, 夏军连败, 次年夏献宗投降, 西夏灭亡。畜牧是西夏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地区主要在银、夏、盐等州及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额济纳一带,河西走廊的凉州也为畜牧业中心, 有 “畜牧甲天下”之称(《金史》卷134《西夏》)。农业为另一主要经济部门,最初党项野利部人经营农业,后国土扩展,凉、甘、肃及河西走廊的农业区归入夏,农耕比重渐大。汉、蕃部、吐蕃人中的农业人口成为夏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夏的农业水利事业很发达。手工业以皮毛制造业最突出。金银饰、铜铁业、瓷器、竹雕等行业也有一定水平。文化事业, 儒学渐深入, 有许多用西夏文译的儒家著述。佛教文化亦较深入,有许多西夏文译的佛经,建筑了许多寺院, 佛教礼俗深入社会生活, 宫廷也得到很大影响。夏文化中有特色的主要是诗歌创作。夏疆域极盛时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青海东北、内蒙西南及新疆部分地区。共传10帝, 190年。 西夏世系表 ☚ 辽的五京与五京道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 西夏 西夏朝代名。中国封建皇朝。景祐五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 (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又称上白国。北宋因其地处西部,称西夏。西夏国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西夏建立后,设立了自己的各项制度。官制有两套系统,一套系统为党项官制,主要负责党项及汉人以外诸族事务,有宁令、漠宁令、丁卢、丁弩、素赍、祖儒、吕则、枢铭等官职。另一套为汉官制、仿自北宋,有省与枢密院设置,又有官计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飞龙苑、文思院等机构。党项官除由贵族担任外,也自蕃学中选拔人才担任职务。汉官制中诸官则由蕃汉分别担任,汉士人仍进行科考。仁宋时,汉制渐成为主要政治制度。西夏军队有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驻军。擒生军约10万,是夏军精锐,设有炮手,称泼喜迭,主要负责在战争中夺取生口。侍卫军由选拔的豪族子弟善骑射者组成,约5000人,号“御园内六班直”,分番侍卫。它又是一支质子军。部落首长统率各部兵为地方军队,称“溜”。全国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别委任豪族统之,监军司仿宋制立军名,设都都统、副统军、监军使等职,均由部落中贵族担任。有事以银牌招部落首领听节制,在服制上皇帝采择回鹘汗与吐番赞普服制,平民以青绿色衣分别贵贱等级。但文官基本仍用宋制。毅宗时,下令改用汉礼,不再使用蕃礼。西夏文字制成后,建党项学,即蕃学,选择党项与汉官僚子弟入学。畜牧是西夏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地区主要在银、夏、盐等州及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额济纳一带,河西走廊的凉州乃畜牧中心,有 “畜牧甲天下” (《金史》卷134《西夏》) 之称。最初党项野利部人经营农业,后国土扩展,凉、甘、肃及河西走廊的农业区归入夏,农耕比重渐大。汉、蕃部、吐蕃人中的农业人口成为夏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手工业以皮毛制造业最突出。金银饰、铜铁业、瓷器、竹雕等行业也有一定水平。文化事业,儒学渐深入,有许多用西夏文译的儒家著述。夏文化中有特色的主要是诗歌创作。佛教文化亦较深入,有许多西夏文译的佛经,建筑了许多寺院,佛教礼俗深入社会生活。夏建立初与宋、辽进行了激烈斗争。同宋的大战争有三次。康定元年 (1040),元昊率军于三川口大败宋军,次年元昊进攻渭州,在好水川再次打败宋军。天授礼法延祚五年 (1042),元昊攻镇戎军,宋将葛怀敏阵亡,又败宋军于定川寨。宋连续失败,接受元昊建国时提出条件,册元昊为国主,每年赐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后增银2万两,增绢2万匹,增茶1万斤)。夏与辽亦有战争。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1044),辽兴宗率骑兵10万攻夏。夏军退拒贺兰山,后突围反攻,大败辽军。辽与夏和议。西夏经与宋、辽的战争,确立了地位,形成了与北宋、辽鼎立的局面。后又与南宋、金成鼎立之势。西夏也与吐蕃国相邻,毅宗曾多次出兵攻入吐蕃边地,拓展土地。乾祐元年(1170),权臣任得敬迫仁宗分夏之半建立楚国,被杀,史称任得敬分国。夏自建立起,皇许与后族的斗争就较明显,成为左右夏政治的重要内容。蒙古兴起后始侵入夏,夏初联金以抗蒙,后改变策略,附蒙攻金,又与宋联合。乾定四年 (1226) 成吉思汗亲征夏,夏军连败,次年夏献宗投降,西夏灭亡。共传10帝,190年。 ☚ 辽 金 ☛ 西夏 西夏1038—1227Xixia党项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党项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生活在今四川、西藏、青海交界地区。唐初开始向内地迁徙,唐末因参加围剿黄巢起义,其首领被封为节度使,爵号夏国公。宋时力量不断壮大,完成了封建化过程。景祐五年(1038),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因地处西北,故称西夏。西夏建国前后,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一整套官僚机构,由党项人和汉人分别担任。党项人担任的官职,以蕃号命名,有宁令、谟宁令、丁卢等。在地方上设立府、州、军、郡、县等行政机构,由中央派官管理。兵制上仍保持部落制度,全国设置十二监军司,由各部首领统帅,男子年满15岁即入兵籍。西夏有兵40万,重点驻防在都城和宋夏交界处。西夏还创制了文字,设立党项学,让贵族子弟及汉官僚子弟入学。元昊建夏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不断对宋发动攻势。先后在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的三川口(今陕西志丹县南)战役、四年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战役、五年的定川(今宁夏固原西北)战役中打败宋军。但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国疲民弊,社会矛盾尖锐,故向宋请和,而宋屡战屡败,也无力再战。七年十月,双方议和,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此后,夏、宋间战事逐渐减少。与此同时,西夏又在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境)大败辽军,迫使辽与其议和,形成了与辽、北宋对峙的局面。后又与金订立盟约,趁宋金交战之机,侵占宋地。西夏疆域最盛时,大致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青海东北、内蒙西南及新疆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西夏重视水利灌溉,普及牛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兴、灵、甘、凉诸州是主要农业区。畜牧业是党项族传统的生产部门,西夏建国后得以大发展,以地斤泽和定、瓜、沙、凉诸州最为繁盛,所产畜产品不仅满足其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也是外贸的主要物品。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皮毛制造业最著名,纺织、冶金、瓷器、军器和金银器制造以及印刷技术上也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文化上,既保持了民族传统,又吸收了汉族文化,在诗歌创作、建筑、绘画、雕塑上都别具特色,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内容。蒙古兴起后,西夏先联金抗蒙,后又附蒙攻金。因不堪蒙古的压榨,复又联金抗蒙。乾定四年(1226),成吉思汗亲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主𪿐兵败投降被杀。西夏亡。共传10帝,统治190年。 西夏帝系表 ☚ 辽 金 ☛ 西夏❶西晋时期指中原西部河西走廊一带。 西夏见“中国历史地名”中的“西夏”。 西夏中国历史上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宝元元年至宝义二年(1038年~1227年)。西夏由党项族是羌族的一个分支,早期活动在青海、甘肃、四川3省边境地区,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唐末宋初据有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部分地区。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首领李继迁攻占北宋灵州(今宁夏灵武),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李继迁之子德明继位后,与宋和好。景德三年(1006年)双方签订和约,宋封德明为西平王,每年给予一定物资,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茶马贸易。此后,民间经贸来往亦很兴盛。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之子元昊继位,积极向外扩张,并注重任用汉族士人,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统治经验,仿照唐、宋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职官。又仿照汉字创西夏文字(蕃书),大量翻译汉文典籍和藏文佛经。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西夏最强盛时,辖22州,疆域包括今甘肃、宁夏、陕西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境内居民有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族。西夏的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次之。在手工业上,制盐业最发达,青白盐制作精良,色味俱佳;毡毯业亦很有名,产品畅销各地;冶铁技术也有进步,铁产品质量很高;另设通济监,铸造货币。 西夏xī xià古代西方国名。《本草纲目·鳞部》:“杨雄《方言》云:‘秦晋、西夏谓之守宫,亦曰𫋩躔,南阳人呼为蝘蜒,在泽中者谓之蜥蜴,楚人谓之蝾螈。’” 西夏xi xiaWestern Xia Dynasty of the Dangxiang nationality 西夏古国名。党项羌族所建,因地处宋朝之西,故称。自称大夏,又有白高大夏国、邦泥定国、梅那国等称。自唐末远祖拓跋思恭起,世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宋初,李继迁抗宋自立,子德明与孙元昊继向河西走廊发展,击败回鹘。宋景祐五年(1038),元昊正式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疆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今甘肃玉门关),南临萧关(今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2万余里。最盛时达22州,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先后与辽、宋、金等王朝对峙。居民有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族。政治制度多仿宋。创制使用西夏文字,亦使用汉、藏等文字。接受、提倡儒家文化。从事农牧业生产,盛产青白盐。有冶铸、陶瓷、印刷、织毡毯等手工业。通过朝贡礼聘,榷场贸易与宋、辽、金进行广泛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多次对宋朝作战,与辽、金亦时有战争。中期崇、仁两朝为封建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桓宗以后,国势衰微。夏末帝岘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所灭。自景宗元昊始,传10主,凡190年。 附:西夏帝王世系 西夏❶中原的西部。夏,谓华夏。 西夏地区名。❶指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 西夏宋朝时党项族所建立的政权。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该族首领元昊称帝,都兴庆府(宁夏银川东南),国号大夏,宋人称作西夏。庆历四年(1044)宋、夏议和,取消帝号,受宋册封为夏国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密切。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全盛时辖境东起黄河、西达玉门关(甘肃敦煌南),南自萧关(宁夏同心南),北抵大漠。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西夏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击灭。历10主,190年。(参考图450-45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