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护理
❶ 护理重点 A.尾骨引流的处置。 B.液体出入的平衡。 C.训练患者排尿,测定残余尿,处置尿路感染。 D.控制排便。 E.高度贫血时的护理。 F.患者身体的清洁卫生。 ❷ 观察要点 A.生命体征。 B.出血。 C.疼痛。 D.尿量、尿性状。 E.大便次数、性状。 F.进食量、饮水量。 G.精神状态。 ❸ 具体护理措施 A.手术当日的护理,与“妇科手术术前、术后护理”相同。 B.生命体征的护理,与“一般腹式手术术后的护理”相同。 C.体位 因有尾骨引流和阴道引流,患者应取半卧位,亦可用靠枕侧卧。 注意尾骨引流是否受压或屈曲。 对腰痛、肌肉痛进行对症护理。 术后第三日开始,患者可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 D.消化系统的症状及处置 可见术后性直肠障碍。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部胀满等症状。 胃肠减压管的拔除时间,应根据排液量及有无肠鸣音按医嘱执行。 对术后第二日尚无排气者要采取措施。如有排气和肠鸣音,可开始饮水,但要注意观察。 术后第三日要检查患者有无排便,因腹部、骨盆腔疼痛及术后性直肠障碍可引起高度便秘或频繁腹泻。 术后第三日可开始进流食,4日后可进普食。 E.补液 根据手术持续时间和出血量,要对患者全身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如Na、K.C1的定时检查及输血处置等。 因滴注持续时间长,要注意针刺部位的管理,对于疼痛及早处置。 术后第二日,一般继续滴注2000ml/日;要确认抗生素的滴注。 术后第三日以后,可滴注1000m1/日(包括抗生素),一般至术后第七日终止。 F.排尿、尿量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与“一般腹式手术后护理”相同。 见术后性血尿时,注意观察尿量及性状的变化,有无凝血堵塞导尿管等。 严防尿路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尿检,确实执行治疗医嘱。 一般自术后第五至六日开始,每日关闭导尿管2小时,指导患者进行排尿训练,注意观察有无尿意、一次尿量、尿的性状等。如出现血尿,立即停止关闭导尿管,使尿流出,并向医生报告。 一般手术后第八日,按医嘱拔除导尿管,开始测定残尿。 至残尿消失的30~40日间,每日定时导尿。 测定次数减少后,每隔3小时定时排尿,不管有无尿意。排尿时注意有无下腹部充满感或侧腹部(肾脏部位)疼痛。排尿时要摒气增加腹压或用手在下腹部加压。就寝前少饮水,以免膀胱过度充满。 G.尾骨引流的管理 经常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脱落并严防污染。 一般手术后第五日,当排液达10ml以下时,可拔出引流管。 H.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 出血性休克。 少尿。 肠麻痹、尿潴留。 肺不张。 呼吸系统感染,如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 创口感染、盆腔炎。 尿路感染。 Ⅰ.清洁卫生 全面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 术后第十至十一日时可开始淋浴。 J.开始行走 两侧尾骨引流管拔除后,按医嘱执行。 ]对高度贫血及进食少者,先练习站立,再协助行走,逐步进行。 K.拆线:至术后第十至十一日全拆除。 L.后期护理重点 对于因卵巢缺如引起的身心不安进行解释和指导。 保持液体平衡(饮水1000~1500m1)。 有必要时常用缓下剂。 排尿间隔在3~4小时以内。 注意淋巴潴留囊肿。 早期发现异常症状:尿量、性状,排尿时异常,发热,生殖系统出血,有恶臭白带,强烈腰痛,下肢水肿,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下肢发红、热感、疼痛,尿便失禁,肝脏异常(倦怠、食欲不振、恶心)等。 术后定期复查血、尿、肾功能(肾图、肾盂造影)、肝功能。 出院后定期复诊(5年间)。 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