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岩青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岩青兰 【概况】: 异名 哈敦-毕日阳古(蒙名),那乌黄乃(藏名)。 基源 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毛建草的全草。 原植物 毛建草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D.altaiense auct.non Laxm.;D.grandiflorum auct.non Linn.;D.imberbe auct.non Bunge),又名毛尖(河北、山西),毛尖茶(山西)。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粗约10mm,生出多数茎。茎长15~42cm,疏被倒向的短柔毛,常带紫色。 茎出叶多数,柄长3~14cm,叶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基部常深心形或浅心形,长1.4~5.5cm,宽1.2~4.5cm,边缘具圆锯齿;茎中部叶柄长2~6cm,通常长过叶片;花序处之叶变小,具鞘状短柄。轮伞花序密集,通常成头状,稀疏离而长达9cm,成穗状,此时茎的节数常增加,腋多具花轮甚至个别的有分枝花序;花具短梗;苞片大者倒卵形,长达1.6cm,每侧具4~6,小者倒披针形,长7~10mm,每侧有2~3带刺小齿。 在萼长2~2.4cm,常带紫色,被短柔毛及睫毛,上唇3裂,中齿宽为侧齿的2倍,下唇2裂,齿狭披针形;花冠紫蓝色,长3.8~4cm,最宽处5~10mm,外面被短毛,下唇中裂片无深色斑点及白色长柔毛。花丝疏被柔毛,顶端具尖的突起。花期7~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379页.图版7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650~2400m(青海达2650~3100m)的高山草原、草坡或疏林下阳处。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 【生药】: 采集 7~8月采全草,洗净,晒干。 【药性】: 性味 甘、辛,凉。 ❶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辛,凉。”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肺、胃、脾三经。” 功效 清热消炎,凉血止血。 主治 外感风热,头痛寒热,喉痛,咳嗽,黄疸型肝炎,吐血,衄血,痢疾。 ❶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消炎。治风热头痛,喉痛咳嗽,外感夹食,胸脘胀满。”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外感夹食,寒热头痛,因胃热而致的呕吐腹泻:岩青兰、香薷、防风、茯苓、蔷薇果各等份。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