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麻 【概况】: 异名 水苎麻(《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荨麻科苎麻属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叶。苎麻属全世界约120种;中国约33种、10变种。 原植物 悬铃木叶苎麻Boehmeria platanifolia(Maxiim.)Franch.et Sav.(b.japonica Miq.var.platanifolia Maxiim.),又名透骨风(《湖北植物志》),大水庇(《贵州植物志》),火麻(陕西),野苎麻(安徽)。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高1~1.5m;幼枝略带四棱,密被短糙毛。 叶对生;叶柄长1~9cm,被毛;托叶披针形;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宽卵形,长6~15cm,宽5~13cm,顶端3~5骤尖或3浅裂,中央的骤尖狭三角形,基部宽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上部的牙齿并重出,上面粗糙,两面均被短糙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同株,组成腋生穗状或穗状圆锥花序,通常较叶为长;雄花序生于下部叶腋,雄花被片4,长圆形,绿色,外面被毛,雄蕊4枚,与花被片对生;雌花序生于上部叶脉,长达15cm,花簇球形,直径约2.5mm,雌花被管状,被柔毛,花柱线形,宿存。 瘦果狭倒卵形,长约1mm,被短糙毛,顶端较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19页.图103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灌丛中或林下、沟边阴湿处。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化学】: 根含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熊果酸,无色矢车菊素、槲皮素、咖啡酸、对香豆酸(Coumarinic acid)。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 【药理】: 本品根所含的大黄素有: ❷ 止咳强于大黄酚[3]。 此外尚有解痉、降压、利尿及杀灭钩端螺旋体等作用[5]。 参考文献 [1]药学学报1962;9(12)∶757 [2]CA1976;85∶137975w [3]医药学资料(沈阳) 1972;(7)∶9 [4]药学学报1966;13(5)∶363 [5]中草药1982;13(3)∶7 。【药性】:性味 淡,温。 《四川中药志》:“辛,温。” 功效 解表,生肌。 主治 头风,发烧,跌打损伤,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汤熏洗或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