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茱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茱萸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蜀枣,魃实,山萸肉,实枣儿,肉枣。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 山茱萸为落叶小乔木,高4米左右。 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窄,长锐尖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近光滑,偶被极细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侧脉5~7对,弧形平行排列;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先叶开放,成伞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其下具数片芽鳞状苞片;花小;花萼4,不显著;花瓣4,黄色;雄蕊4;子房下位。核果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7毫米左右,无毛,成熟后红色,果柄长1.5~2厘米。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花期5~6月。 果期8~10月。杂生于山坡灌木林中。 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筒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 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圆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 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山萸肉: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黄酒20~25斤)。蒸山萸:取净山萸肉,置笼屉内加热蒸黑为度,取出,晒干。 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萎,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凡命门火炽,强阳不萎,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见“崔氏八味丸”。 果实含山茱萸甙(即马鞭草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种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从山茱萸鲜果肉中可得一黑红色酸味液体,对伤寒、痢疾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山萸肉体外试验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