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跋Bá

极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入声部。未详其源。五代时有跋异,汧阳人,工画佛道神鬼。

跋bá

❶踏草而行。馬融《長笛賦》:“蹉纖根,跋縷,膺陗阤,腹陘阻。”
❷拖轉。《漢書》揚雄《羽獵賦》:“拕蒼豨,跋犀犛。”
❸横暴。通“暴”。見下。

跋bá

同“拔”。回,回转。朱庆馀《发凤翔后途中怀田少府》诗:“见酒连诗句,逢花~马头。”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痛哭辞兄弟。韩公堆上~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其义皆同。

跋bá

踩,踏。《豳风·狼跋》一章: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疐,zhì。颠踬。《尔雅·释言》:“跋,躐也。”躐,liè,践踏,踩。孔《疏》:“毛以为狼之老者则颔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跲,jiá,绊。

☚ 践   跋涉 ☛

读音b·a(ˊ),为a韵目,属a—ia—ua韵部。蒲拔切,入,末韵。
❶在山上行走;翻山越岭。如:跋山涉水。
❷写在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

上一条: 下一条: 𫑃

跋叭bǎ

躐(liè)。例:走路胡躐~,把鞋躐~坏了。
《尔雅》:“跋,躐也。”

跋buak5[puaɂ]

❶摔倒,跌倒
⊳昨暝~蜀倒(昨天跌了一交)。
❷跌落
⊳乇~对长去 (东西摔成两段)。
❸掷
⊳~筶杯(掷“筶杯”占卜, 参见 [筶杯])。

跋《广韵》蒲撥·末;buáh‖bá

跌倒;跌落:~倒buáhdǒ(跌倒)
❍ 拄学行,一日~几落摆dǔóh gniá,zít lít buáh guǐ loh bǎi(刚学走路,一天跌好几次)
❍ 价钱~落来gèzní buáhlohlai(价钱跌下来)。《说文》:“跋,蹎跋也。”

◇ buáh❶赌:~缴buáh giǎo(赌博)
❍ ~字运buáh lîwûn(赌运气)。
❷使手段:~否谱buáh pǎi poǒ(使用恶劣的计谋、手段)
❍ ~臭buáhcào(使坏)。

{}6103摔倒;跌落。闽语。福建厦门〖〗。~倒‖飞机~落来‖价钱~落来。福建福州〖〗、顺昌〖〗、宁德〖〗、福安〖〗、永安〖〗、三明〖〗、沙县〖〗。广东汕头〖〗。个老人~着那位老人摔了一交。广东潮州〖〗。《潮州儿童歌》:「一只船仔挨吓挨,挨到我姊~落溪。」广东潮阳〖〗、海康〖〗。海南琼山。赌。闽语。福建厦门〖〗。~九赌博‖~字运赌运气。使用。闽语。福建厦门〖〗。~否谱使用恶劣的计策、手段‖~臭使坏;引申指翻脸。转。吴语。江苏苏州。清乾隆十二年《苏州府志》:「转曰~。」江苏吴县、太仓、昆山、吴江盛湖。上海崇明。

跋bá

❶在山上行走
 △ ~山涉水。
❷写在书籍、文章、字画等的后面,说明写作经过或加以评述、考证的短文。

❶翻山越岭:~涉丨~山涉水。
❷踏;踩:~前疐(zhi)后(比喻进退两难)。
❸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印行经过等:~文丨~语丨题~丨序~。
○~扈(凶暴专横,不讲道理)丨飞扬~扈丨专横~扈。

跋bá

❶ 翻山越岭:跋涉。
❷ 写在文章或书画后面的文字,多为评述、考证、鉴赏等内容:跋语|题跋。
❸ 姓。

跋ba

跋扈 跋涉 跋文 跋语 题跋 序跋 跋前疐后1 跋山涉水飞扬跋扈 专横跋扈

(反)序

❶本也。《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 鄭玄注: “跋,本也。”
❷草行曰跋,水行曰涉。《春秋傅服氏注十》:“跋涉山川,以事天子。” 注: “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鄭氏佚書》)

放在著作、文章或字画、书帖之后的,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的一种散文样式。又称“后序”。段玉裁《说文解字·足部》:“跋者,系其后也。”跋的名称起于宋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跋,书起于宋。”跋的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形式自由灵活,无固定的格式。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按苍崖《金石例》云:‘跋者,随题以赞语於后,前有序引,当掇其有关大体者以表章之,须明白简严,不可堕入窠臼。’”“近世疏斋卢公又云:‘……故跋语不可太多,多则冗; 尾语宜峭拔,使不可加。’若然,则跋比题与书,尤贵乎简峭也。”如: 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参见“序”条。

☚ 赠序   题跋 ☛

跋;序

○跋bá

(名)跋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语|序~|题~|给他的论文集写一篇~。

●序xù

(名)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文章等正文之前的短文,用来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或介绍、评论本书、本文的内容:~有作者自己写的,也有别人写的|作~| 自~|写~。

序←→跋xù ← → bá

序:序文。
跋:跋文。
【例】 ……应“撤毁”者有书籍六种,都是古书,而有他的序跋。(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

文体名。也叫“后序”。是放在书文后面进行说明或议论的文字。内容、体例都与序同,所以常常合称“序跋文”。序相当于今天的“前言”,跋相当于今天的“后记”。跋开始出现于唐代,叫做“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题燕太子丹传后》、韩愈《读荀子》等。最早以跋名篇的是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跋可分为两类:一是学术性质的,包括读后感和考释类文章,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欧阳修《隋太平寺碑跋》;一是文学性质的,有记叙,有抒情,文学价值较大,如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它们多是作者自著,也有记别人言行的。

☚ 题辞   后序 ☛

跋bá

❶ 踏,踩。《诗经·豳风·狼跋》:“狼~其胡,载疐其尾。”(胡:兽颈下的垂肉。疐zhì:压住。)
❷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用来评价其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梦溪笔谈》卷五:“后人题~多盈巨轴矣。”

著作正文之后的短文。又称“后记”。多介绍作者写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或对著作内容作某些补充说明。它与序(前言)相对。

☚ 序   绪论 ☛

*ba

B0CF
❶踏草而行或翻越山岭:~山涉水/~涉。
❷文体的一种,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他给拙作写过一篇~/序~/~文/题~/~语。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分

写在正文前的短文章:序(序言;序文;代~;大~;小~;自~) 叙(叙言) 绪(绪言;小绪) 前言 前记 弁言 弁语 缘起 说例
用诗写成的序言:诗序
正文前的短文:引(引子;引言;小~)
正文前的片断:楔子
说书人进入正话前的引子:笑耍头回
正文外的补笔:附笔
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绪论
著作的本文:正文 本文 白文
教课书的正文:课文
正文前的篇章的名目:目(目录;目次;总~;细~;子~;要~;题目;篇目) 索引 引得
编成的目录:编目
正文前的说明体例等:例(例言;凡例;图~)
著作的编写格式:体例
书刊的前面部分:卷首 开卷
书的全部:全篇 全文 终篇
结束时的文章:结语 尾声 煞笔
写在书后的短文:跋(跋文;跋尾;题跋)书后 后记 后序
诗文书画上的题跋或评语:品题

另见:排列 书

☚ 书多   书的一部分 ☛

蜡烛

蜡烛

蜡(~花;蜡炬;~撚;桂~;炬~;油蜡;鱼~) 烛(~影;蜜~;彩~;燎烛;桂烛;油烛;喜~) 炬(烛炬;蜜炬) 炷 琼枝光济叟
蜡烛的美称:凤蜡 凤膏 凤炬 宝炬 宝蜡 玉烛
烛油的美称:凤髓
用桦木皮卷成的烛:桦烛
莲花形的蜡烛:莲炬
古时结婚时洞房里点的蜡烛:花烛 龙凤喜烛
红烛:红蜡 红腊
大烛:椽烛
特长的蜡烛:高烛
精美的蜡烛:香烛
名贵的烛:豹髓
以金粉为饰的蜡烛:金烛
正在燃烧的烛:焰蜡
将燃尽的烛:炧 残烛
烛根:跋 茇
燃烧时流下的液态蜡:烛泪 烛烬 灺泪 蜡泪
结成穗状的烛泪:烛穗

☚ 彩灯   盛器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跌倒

跌倒

跌(跌跤;跌交;跌踣;跌失;跌顿;侧跌;倾跌;吃跌;踣跌) 摔(摔交;摔跌;摔跤;摔倒) 掼(掼交;掼倒) 栽(栽交;栽倒;栽跤) 僵(僵仆;仆僵;颠僵) 攧 蹎(蹎跌;蹎仆) 蹶(蹶仆;蹶倒;蹶跌;蹶踣;蹶踬;僵蹶;踣蹶) 跋 蹪 顿(顿踣;顿伏;顿仆;顿躄;局顿) 疐(跋前~后) 吃乔 吃交 欹仆 踬仆 陨踬 倾踬 倾颠 倾踣 踣顿 踣傹 僵踣 颠仆 颠踣 颠倒 颠翻 颠覆 隤陷 踣踬 倒下 陨坠 倒翻
向后跌:倒偃 跌大 遏倒 脚梢天 仰八叉 朝天馄饨
 向后跌的姿态:仰面朝天
从高处跌下:跌落 跳落
 从马上跌下:堕马
 大臣坠马:折臂三公
 身体迅速跌落坐下:跌坐
跌落于地,两脚朝天:踢空
跌倒伏地:蹎蹶
屈身倒地:跧仆
 蜷伏倒地:矬倒
 跌倒头先着地:倒栽葱
倒下难以动弹:瘫倒
仰面跌倒或躺卧的样子:仰不剌叉
摔跤打滚的样子:跌跌滚滚
(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跌倒)

另见:身体 倾斜 倒下 行走不稳

☚ 跌倒   跌倒的原因 ☛

踩踏

踩踏

踩(踩践;~水;~草;~空;脚~) 踏(踏践;踏借;踏踢;踏蹴;踏蹙;蹂踏) 践(践踏;践蹅;践作;践借;践跖;践蹈;践跚;践履;蹸践;蹂践;乘践) 蹈(蹈践;蹈蹂;蹈履;蹈借;蹈籍;躇蹈;重~) 躅(~其足) 踹(踹踏;~入泥里) 蹬 跖(~地) 跚(~成了趼) 跋(跋躐) 跐(跐践;跐蹈;跐蹬) 跧 跈 踔 蹅(蹅踏;蹅践) 蹀(蹂蹀)跻 躏(躏践;躏蹂;躏借) 蹄 蹚 躧 跆(跆借) 蹋 蹑 蹍 踶 蹶 蹴(蹴踏;蹴践;蹴履;蹴触;蹴蹈;蹴蹑) 躐 步 登(~水车) 屦 履(如~薄冰) 蹙 趟 速独
踏上:蹈(~火)
提起脚踏:腾踏
 脚踏马镫:认镫
反复踩踏:践盘
用力踩踏:跺打
踩踏坏:踏损 踏烂
踩空:蹬空
踩踏的样子:躇(躇步)
(脚踩,踏:踩踏)

另见:脚动 用力 踢 足迹

☚ 踩踏   践踏1 ☛

跋涉

跋涉

跋(~履) 涉(拔涉;步涉;陟涉;转~;軷涉;蹈~)
翻山越岭,渡过河水:爬山涉水 登山涉水 经山涉水
跋涉于寒夜之中:霜涉
奔走,跋涉:担簦
 奔驰跋涉:驰跋
长途跋涉:远涉(~重洋) 梯航 逾山越海 逾山越海 梯山航海 跋涉长途
跋涉险阻:梯山栈谷
 远涉险阻:梯山
长途跋涉之苦:日炙风筛
艰苦跋涉:趼足 趼趾
跋涉辛劳:足趼
长途跋涉,艰苦辛劳:累茧重胝 重趼累茧
(爬山蹚水:跋涉)

另见:路途 行路 辛苦 出游 涉水 攀登

☚ 攀登   下去 ☛

〖跋〗 粵 bat6〔拔〕普 bá

❶ 翻山越嶺。《詩經 . 鄘風 . 載馳》:「大夫〜涉,我心則憂。」(涉【粵 sip3〔攝〕普 shè】:徒步渡水。)
❷ 踩,踏。韓愈《進學解》:「〜前躓後,動輒得咎。」(躓【粵 zi3〔志〕普 zhì】:被東西絆倒。)
❸ 一種文體,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用來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沈括《夢溪筆談》:「後人題〜多盈巨軸矣。」(題:在書籍、文章前後寫文字。巨軸:大卷的著作。)

跋bá

❶在山上行走。如:跋山涉水。
❷跋文,写在书籍,文章或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多属评价、鉴定、考释。如:序跋,跋语,题跋。

放置于著作正文之后的短文。又称“后记”。内容多介绍作者写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或对著作内容作某些补充说明。它与序(前言)相对。

☚ 博览群书   集中编目 ☛

跋bá

Ⅰ  ❶ (在山上行走) cross mountains:长途 ~ 涉 make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❷ [书] (跌倒) fall down:颠 ~ fall
❸ [书] (踩;践踏) tread on;step on;trample:狼 ~ trample ruthlessly Ⅱ ❶ (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的题词或短文) postscript;colophon (used for comments on book,painting scroll):序 ~ preface and postscript;short comments,annotations,etc. on a scroll (of painting or calligraphy)
❷ [书] (火炬或蜡烛燃尽残余的部分) remnant of burnt torch or candle
❸ (姓氏) a surname:~ 异 Ba Yi
◆跋扈 domineering;bullying;bossy;
跋前悫[踬]后 find oneself in a dilemma;be in a dilemma;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between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difficult either to advance or to retreat;equally difficult to go on or to retreat;meeting hindrances;no freedom in walking [in doing things];跋山涉水 travel over land and water;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make an arduous journey; over the hills and through the rivers;scale mountains and ford streams;travel by climbing up hills and wading over [through] rivers;travel over mountains and rivers;
跋涉 trek;trudge;
跋文 postscript

afterword;postface;postscript

跋bá

来报往|前踬后|山涉水|山越岭

❷前后疐

❸长途涉|飞扬扈|骄悍扈|专横

金文;篆bá

[足(意符)+犮(聲意符)→犮(《説文》:“跋,蹎(diān,跌倒)跋也。從足,犮聲。”跋,翻山越嶺〈跋涉〉。)]
《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文公親自穿甲戴盔,跋山涉水。)
巴金《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後寫後記、寫附記、寫跋。”

*

(12画)

【提示】𧾷, 左下角是一竖、一提两笔,不是一竖提。, 下面是又, 旧字形下面是乂; 不要错写成发。

*跋bá

12画 足部 
(1) 〈书〉在山地行走: ~山涉水。
(2) 文体的一种,一般放在著述的后面,或进行评介,或说明写作经过: 题~|序~。
(3) 【跋扈】(—hù)专横暴戾(lì): 飞扬~|专横~。

跋()


穆纂墓誌,北魏
高祖跋,爰登太尉而七曜貞明。

元凝妃陸順華墓誌,東魏
祖受洛跋,相州刺史、吏部尚書、太保、建安貞王,器宇沖深,宰輔當世。

十六佛名號,北周
第十一多摩跋旃檀香神通佛。

温煒妻李上座墓誌, 唐
頃者剖符海𡑂, 跋予洛汭, 遣乗瞻遲,勤亦至矣。
《説文》:“跋,蹎跋也。从足犮聲。”
文獻中的常用義是蹋草而行或翻山越嶺。《詩經·鄘風·載馳》: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毛傳: “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孔穎達疏: “《左傳》云: 跋涉山川,則跋者山行之名也。”
漢簡假 “軷”爲 “跋”。 阜陽漢簡 《蒼頡篇》: “軷(跋)儋(涉)(旅)屠(途)。”

☚ 蹠   跌 ☛

跋bá

上古形声字。 从足,犮(跋的本字)声。本义是走路麻烦困难,和颠字沛字义同,颠沛的沛字就是跋字的假借字。如:跋山涉水。书籍中的前言叫“序”,后语叫“跋”。又用于跋扈,指骄傲而专横。

跋★常◎常


bá形声,从足,犮(bá)声,本义为仆倒,跌倒,假借为踏草而行、翻山越岭、一种文体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