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小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小橘 【概况】: 异名 水禾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山油柑、山橘(《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基源 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的根和叶。 山小橘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山小橘Glycosmis parviflora(Sims)Little〔G.citrifolia(Willd.)Lindl.〕,又名小果(《海南植物志》),野沙相、酒饼木(广东)。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嫩枝及芽被锈色短绒毛,后渐脱落,小枝常呈压扁状,灰白色或暗灰色,干后棕灰色。叶通常为3片复叶,稀具1或5小叶;小叶片长圆形,长6~18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呈不规则浅波状,两面无毛,具小腺点,干后无光泽,纸质,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小叶柄长1~4mm,基部常增大。聚伞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通常长2~5cm,最长达10cm,花轴初被褐色短绒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顶端尖,外面被毛;花细小,白色或淡黄色;萼基部合生成浅杯状,5裂,萼片广卵圆形,顶端尖,外面被毛;花瓣5,长圆形,稀卵形,长3~4mm;雄蕊10,等长,花药广椭圆形;子房扁圆形,花柱等长或较短,平滑而无明显凸起的腺点。 浆果近球形,有时略扁,直径约1cm,淡红色或朱红色,半透明,味微甜;种子卵形,种皮薄膜质。花期6~9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101页.图109)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海拔较低(50~500m)的疏林或旷野。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南部。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根预试显示含黄酮甙、氨基酸。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5 【药性】: 性味 辛、甘,平。 ❶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根,辛,温;叶,微甘,温。” 功效 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 主治 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