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怨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怨思》
(黄寿祺、梅桐生译) 【注】 《怨思》是《七谏》组诗中最短的一首诗,通篇集中在一个 “怨”字上。但这里的 “怨”不是个人身世之幽怨,而是对国事、对朝廷政治深广的怨愤。它集中表现了屈原性格、形象中批判的一面,反抗的一面,而这正是屈原性格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当然,它也展示了东方朔本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全诗带有一种政论性。一开始的两句便写出黑暗政治的基本特征:贤良方正之士处境困顿险恶。这两句仿佛是政论的论点,也是 “怨”之所由生,可以说是统摄全诗的。何以证明这个论点呢?诗歌以下便引历史以为据: 吴国的伍子胥,殷商的比干,晋国的介子推,不都是忠心耿耿地效忠君国的么?可他们有谁被君王所知、为君王所用、得到好下场呢?但这里与其说是在谈历史,不如说是在刺现实,历史人物在这里是具有一种隐喻义的,即当今子胥 、比干、子推似的正直之士都被摧残打击。这种历史和现实的重合,仿佛是在告诉读者,此种状况是古已有之,而于今尤为酷烈。“行明白而曰黑”以下,则用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去形象地描绘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不同境况:善鸟芳草或被弃、或远翔;恶禽臭物或喧嚣、或滋蔓。诗歌在这种象征性的虚的描写中,又插入两句实写“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虚实相生,虚为实的象征,实为虚的注脚。从内容上讲,这是前面部分的深入与扩大。诗歌最后两句,进而抒写主人公自身的悲剧性处境: 多想再见一次君王,献上最后一次忠言,这以后即便高飞远引也心甘。然而通向国君的道路已被小人堵塞,这最后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这两句,使诗题的“怨”字有了更深的涵义。 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它的主旨可以借用《史记·屈贾列传》的一句话来概括: “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这正是“怨思”的内涵所在。 由于是代言体,诗歌写法上仍是摸拟屈原风格的。它使人想起《离骚》中的某些章节,想起《涉江》的末段,但它的篇幅更短小、锋芒更集中,当然,内容也更单一一些。 本诗同样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世的批判。 作者的时代、遭遇不同于屈原,汉武帝也不似当日的楚怀王、倾襄王那么昏庸。但谄谀权贵居于上位,忠直之士受贬遭害之事亦时有发生。如当时的董偃就曾因与窦太主有私而获宠,并被武帝封以高位,后虽因东方朔谏而宠衰,但之后“公主贵人多踰礼制” (《汉书·东方朔传》) 。而作者则“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同胞之徒无所容居”(《答客难》) ,正是这种现实使作者在屈原的遭遇上引起了共鸣,因而得以在代屈原抒怨愤的同时,也抒发自己对国事的感慨,对自己命运的怨思。 《汉书·东方朔传》说东方朔好滑稽调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本诗虽不是“直言”,但也具有“切谏”的功能。 《怨思》惟郁郁之忧毒兮,① 我的心情沉闷忧愁怨恨啊, 志坎𡒄而不违。② 遭遇虽不顺利忠信不离。 身憔悴而考旦兮,③ 我的身心憔悴夜不能寐啊, 日黄昏而长悲。 从清晨到黄昏长久伤悲。 闵空宇之孤子兮, 可怜独坐空屋中的孤儿啊, 哀枯杨之冤雏。④ 哀伤枯杨上的小鸟无依。 孤雌吟于高墉兮,⑤ 雌鸟失群在高墙上哀鸣啊, 鸣鸠栖于桑榆。 斑鸠站在桑树上悲啼。 玄猿失于潜林兮, 黑猿离开了茂密的树林啊, 独偏弃而远放。 独被抛弃在很远的地方。 征夫劳于周行兮,⑥ 征夫在大道上行役不归啊 处妇愤而长望。 家中妻子怨恨翘首企望。 申诚信而罔违兮, 我一再重申不违背诚信啊, 情素洁于纽帛。 我的感情有如束帛洁净。 光明齐于日月兮, 我的美德可与日月争光啊, 文采耀于玉石, 我的学问好象玉石闪亮。 伤压次而不发兮, 可惜受到压抑难以舒展啊, 思沈抑而不扬。 我的思想受制不能发扬。 芳懿懿而终败兮,⑦ 芬芳的鲜花终于会凋残啊, 名靡散而不彰。 美名传播再远也会消失。 背玉门以奔鹜兮,⑧ 离开君王我要远远出走啊, 蹇离尤而干诟。⑨ 不愿遭受罪过自取耻辱。 若龙逢之沈首兮,(10) 象关龙逢那样劝桀被害啊, 王子比干之逢醢。(11) 王子比干劝纣遭到杀戮。 念社稷之几危兮, 担心楚国命运十分危险啊, 反为雠而见怨。 却与众人为仇受人埋怨。 思国家之离沮兮, 思虑国家法度遭受破坏啊, 躬获愆而结难。 自身反而获罪忧患难遣。 若青蝇之伪质兮, 谗人就象青蝇一样变化啊, 晋骊姬之反情。(12) 晋国㛤以姬申生忠孝为叛。 恐登阶之逢殆兮, 我怕走到君前遇难逢殃啊, 故退伏于末庭。 所以我在远处退身隐藏。 孽臣之号咷兮, 谗佞奸臣在朝廷上喧哗啊, 本朝芜而不治。 国家将要倾危命运不长。 犯颜色而触谏兮, 我触犯君王而直言规劝啊, 反蒙辜而被疑。 反而蒙受罪过被君猜疑。 菀靡芜与菌若兮,(13) 蘼芜和杜若混杂一起啊, 渐藁本于洿渎。(14) 藁本被浸入脏水沟里。 淹芳芷于腐井兮,(15) 芳香白芷淹在臭水井中啊, 弃鸡骇于筐簏。(16) 宝贵的犀角被抛进竹器。 执棠溪以刜蓬兮,(17) 用棠溪利剑去割取野草啊, 秉干将以割肉。 干将宝剑却被当作割肉刀。 筐泽泻以豹鞹兮,(18) 五彩豹皮制的口袋装满恶草啊, 破荆和以继筑。(19) 使用大杵舂破和氏之宝。 时混浊犹未清兮, 社会昏浊是非不清啊, 世殽乱犹未察。 人世混乱美丑好坏不明。 欲容与以埃时兮, 我想安逸自得等待时机啊, 惧年岁之既晏。 年纪已经衰老令人担心。 顾屈节以从流兮, 想要改变节操随俗从流啊, 心巩巩而不夷。(20) 心里感到不舒服实在很不乐意。 宁浮沅而驰骋兮, 宁愿到沅水去浮游驰骋啊, 下江湘以邅迴。(21) 下到长江湘水徘徊游戏。 叹曰: 多么可叹啊: 山中槛槛,余伤怀兮,(22) 山里车声回响我心伤悲啊, 征夫皇皇,其孰依兮, 征夫无依无靠恐惧惊慌啊, 经营原野,杳冥冥兮,(23) 原野四面八方空旷深远啊, 乘骐骋骥,舒吾情兮, 乘上骏马使我心情舒畅啊, 归骸旧邦,莫谁语兮, 尸骨想归故乡又向谁讲啊, 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只能乘上湘水漂流远方啊。 (据黄寿祺 梅桐生译有改动) 【注】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哀怨郁闷感情的诗篇。 题目和开头四句点破哀怨痛苦心情和原因:遭受坎坷不顺,志向得不到实现。这个志向,主要是政治上的。由于政治主张得不到施行,国家前途渺茫,百姓水深火热,致使诗人触景生情,对孤儿、鸟鹊、黑猿,征夫、处妇等等都怀有一股深切的同情和哀伤。 接下来,作者以屈原的口吻写自己德行、感情的纯正不阿,而又怀才不遇,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受到极大压抑。面对严酷的现实,回想起历史上刚强正直的大臣的遭遇,自己担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命运,却又因谗臣当道,无力回天,作者把屈原当时这种既愤懑怨怒又压抑哀伤的心情描写得相当准确。 后半部分,作者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比喻屈原,以恶草比喻众谗臣,这是在屈原诗篇中可以常见到的手法。同时,又以“鸡骇”、“棠溪”、“干将”、“豹鞹”、“荆和”等比喻象屈原这样正直、爱国而且有能力有才华的大臣,通过他们的遭遇,揭示善恶是非颠倒、美丑好坏混乱的社会现实。由于上述手法的运用,使得主观感情与客观实体结合起来,政治感情的抒发就不是概念化的口号,不是个人主观情绪自身,而外部景物也不单纯是客观事物自身,而是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结尾部分,以流放中的屈原的口气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又无法回去,只好在原野里、湘水上游荡、漂流。给人留下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深远回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