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思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思齐》文王之母。她是文王的母亲。 思媚周姜②,温顺可亲的周姜, 京室之妇③。她是王室的妃嫔。 大姒嗣徽音④,大姒继承她们的美名, 则百斯男⑤。定有数不清的贵子诞生。 惠于宗公⑥,文王顺奉先祖遗训, 神罔时怨⑦,神灵对他无所怨恨, 神罔时恫⑧。神灵对他无所痛忿。 刑于寡妻⑨,他给妻子示范作出标准, 至于兄弟,进而至于兄弟近亲, 以御于家邦⑩。推及而为宗族国家树立准绳 雝雝在宫(11),在宫中他和睦相亲, 肃肃在庙(12)。在宗庙他肃穆庄敬。 不显亦临(13),在明里,他审察自省, 无射亦保(14)。在僻处,他谨慎自矜。 肆戎疾不殄(15),呵! 大灾大难被他扫除干净, 烈假不瑕(16)。民瘼民苦也都消失殆尽。 不闻亦式(17),听到诤言,他就采纳实行, 不谏亦入(18)。有人劝谏,他就倾听记心 肆成人有德,呵! 成年人都有美德节行, 小子有造(19)。年轻人也能建功立勋! 古之人无(20), 古代的圣明德业不会败坏, 誉髦斯士(21)。他乐于举拔英才贤能! [注释] ①大任:即太任,文王父王季之妻。②媚:美好、柔顺。周姜:太姜,太王古公亶父之妻,文王祖母。③京室:王室。④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妃。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声名。⑤则:就、必。百:极言多,不是实指。斯:这。⑥惠:顺。宗公:先祖。⑦罔:无。时:犹“所”。⑧恫:痛。⑨刑:通“型”,示范。寡妻:正妻。⑩以:而。御:通“迓”,迎,进,推及,至于。(11)雝雝:和谐。(12)肃肃:恭敬。庙:宗庙。(13)显:明。临:省察。(14)射:通“夜”、黯。保:守。(15)肆:所以。戎疾:凶恶、灾难。殄:绝。(16)烈假:通“疠瘕”,引申为疾苦。瑕:通“遐”,逝、远,引申为消失、除去。(17)式:用。(18)入:纳。(19)造:造就。(20):借为“”,败坏。(21)誉:借为“豫”,乐。 髦:选拔。士:英才美土。 [赏析] 在《诗经·大雅》里,歌颂或记述周民族的英雄祖先如古公亶父、周文王、周武王等人的功绩或事迹的诗章极多。《诗经·大雅·思齐》便是歌颂文王的诗篇之一。所谓“思齐”,“思”是发语词;“齐”是“斋”之假借,端庄之意。朱熹《诗集传》认为此篇是“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的一首颂诗。《思齐》全诗五章,诗的中心是赞美文王,但它不在概括颂扬和叙述文王的功业,而在只歌颂文王的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好品质上。诗的第一章很奇特,它不直接赞美文王,而先歌颂了文王的母亲(王季的妻子)太任、太王的妻子太姜以及文王的妻子太姒。因为文王的美好品德是继承了远祖美德的结果。文王之所以那样崇高,正是继承了他母亲太任那种庄敬诚笃以及太姜那种和悦婉顺的优秀品德的缘故。同时,文王的美德也得力于他的妃子太姒能继承发扬太姜、太任的美德,能接受她们的教诲,所以与文王互为辉映、相得益彰。因之朱熹称《思齐》第一章之所以要这样曲折叙来,是为了说明文王“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之者深也”。《思齐》的第一章十分重要,它看似多余,看似游离,但当读完下四章以后再回头来看第一章,才知它实为下四章的歌颂文王奠定了基础。如无第一章概括的补充叙述,必会造成结构上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之感。所以《大雅·思齐》的第一章是借太任、太姜、太姒来达到歌颂文王的目的,起到了众星托月的作用。第一章叙完后,《思齐》接着便以四章的篇幅集中歌颂了文王种种无可比拟、垂式千古的“圣德”。第二章重点说文王的忠于祖先遗训,使周的祖业得以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后代作出楷模。第三章重点叙说文王处事时时以和睦为重,庄敬为先,所以能积极进取,立于不败之地。“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二句,注家聚讼纷纭。朱熹《诗集传》认为是说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虽无厌射,亦常有所守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二句中的“不”、“亦”、“无”均为语助词,无实义;而“古‘射’字与‘夜’、‘夕’字叠韵,亦通用。故‘射’………亦即有暗晦之意。‘不显亦临’,犹云‘显则临’也。‘无射亦保’,犹云‘暗则保’也。临者,临视之义。保者,保守之义。言文王无时不惊惕也”。从诗义言,似马说较优。因之,《思齐》的第三章主要歌颂文王处处精警,事事严肃,时时律己。在显明时,能省察自尊;在幽隐处,能慎独自重。第四章则又歌颂文王能排除重重险阻灾难,不断前进,特别能倾听善言,付之实行;广纳谏净,任用贤人。《思齐》一诗的最末章又歌颂文王能造就扶持精英,奖掖擢拔贤能,使周民族强大奋进。 “古之人无”一句的“”,此从《郑笺》,为“”之通借,意为败坏。 因古“”,“”、“择”三字通用。至此,全诗竭尽全力地赞美和颂扬了周文王克勤克俭、庄重自敬、严于律已,绍承德业的崇高品德。 《思齐》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赋的形式,铺叙了文王的德业。五章之间,融为一体。但首章写得概括简明,犹如网之大纲,是后四章的根本与回应。后四章是《思齐》的重点歌颂所在,与第一章比,是纲上之目,分述文王的美德。但四章之间,亦有主次。全诗在叙述中,能运用一些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词,如“思齐”、“思媚”、“徽音”等等,又间以一些双叠字“雝雝”、“肃肃”等,故能使叙述溢满叹美之意,使铺陈呈露赞颂之情,因之全诗涂上了一层庄严、典雅的色彩,读之令人不期而然产生一种崇敬心情,文王的高大形象也随之矗立在人们心际。 《思齐》思齐大任,(一) 啊,端庄的大任, 文王之母。她是文王的生母。 思媚周姜,啊,美好的大姜, 京室之妇。她是大王的媳妇。 大姒嗣徽音,(二) 大姒继承那美誉, 则百斯男。(三) 生下的男儿以百数。 惠于宗公,(四) 孝顺他的祖宗, 神罔时怨,(五) 神呀没有怨愤, 神罔时恫。神呀没有伤痛。 刑于寡妻,(六) 示范给他的妻子, 至于兄弟,影响他的众兄弟, 以御于家邦。(七) 也推行到了一国里。 雝雝在官,(八) 和和气气的在宫中, 肃肃在庙。(九) 恭恭敬敬的在庙中。 不显亦临,(十) 白天呀,既来临, 无射亦保。夜晚呀,守得紧。 肆戎疾不殄,(十一) 如今呀,恶疾一起都绝迹, 烈假不瑕。病痛一起也止息。 不闻亦式,(十二) 听到好话就采纳, 不谏亦入。听到批评接受它。 肆成人有德,如今呀,成人有道德, 小子有造。(十三) 小子们有成就。 古之人无斁 ,(十四) 古代人品德真不坏, 誉髦斯士。(十五) 乐于选拔这些人才。 注 释 (一)朱熹:“思,语辞。……周姜,大王之妃,大姜也。” 毛亨:“齐,庄。媚,爱也。周姜,大姜也。京室,王室也。” 马瑞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 (二)毛亨:“大姒,文王之妃也。” 郑玄:“徽,美也。” 严粲:“欧阳氏曰:美声也。……大姒能继其美声。” (三)朱熹:“百男,举成数而言其多也。” (四)郑玄:“惠,顺也。” 胡承珙:“《周礼·甸师》:‘用牲于社宗’。杜子春以宗为宗庙,然则宗公为宗庙之先公明矣。” (五)毛亨:“恫,痛也。” 马瑞辰:“时与所,古同义通用。(详见王氏《经义述闻》)神罔时怨,犹言神罔所怨也。神罔时恫,犹言神罔所恫也。” 严粲:“无有怨恚而不满者,无有痛伤而降祸者。” (六)毛亨:“刑,法也。寡妻,適妻也。” 陈奂:“天子之妻,适一,余皆妾,故《传》释寡妻为适妻。犹《尚书》称適兄为寡兄矣。” (七)毛亨:“御,迎也。” 马瑞辰:“按《尔雅·释诂》:‘讶,迎也。’《说文》:‘讶,迎也。’《传》以御为讶之假借,故以迎释之。御、迎以双声为义。……又迎之义为进,谓由刑寡妻至兄弟,以进及于家邦。《传》训御为迓,犹训御为进也。” (八)毛亨:“雝雝,和也。” 陈奂:“宫亦庙也。” (九)毛亨:“肃肃,敬也。” (十)马瑞辰:“按《传》云:以显临之,则不,为语词。不显,即显也。……古射字与夜、夕字叠韵,亦通用。故《春秋》狐射姑,《榖梁传》作夜姑。曹庄公名射姑,《史记》作夕姑。夜、夕皆有暗冥之义。《广雅》:昔、夜,暗也。昔即夕也。……故诗以射对显言,显为明,则射为暗矣。诗两亦字皆语词,不显亦临,犹云:显则临也。无射亦保,犹云: 暗则保也。临者,临视之义,保者,保守之义,言文王无时不警惕也。” (十一)毛亨:“肆,故今也。” 马瑞辰:“按《通鉴》注,引《风俗通》:戎者,凶也。《白虎通·礼乐篇》:戎者,强恶也。戎疾与烈假对文。戎疾,皆恶也。《传》训戎为大,失之。厉、烈古同声。厉,《说文》作疠,云:‘恶疾也。’……烈即疠之假借,假即瘕之假借。《说文》:‘瘕,女病也。’段玉裁以女为衍字。蛊假亦一声之转。……诗两不字,皆句中助词。肆戎疾不殄也,即言戎疾殄也。烈假不瑕,即言厉蛊之疾已也。” (十二)王引之:“两不字,两亦字,皆语词。式,用也。入,纳也。言闻善言则用之,进谏则纳之。” (十三)马瑞辰:“按《说文》:‘造,就也。’造、就二字,叠韵为训。《尔雅·释言》:‘造,为也。’《广雅·释诂》为、造二字,并云成也。” (十四)马瑞辰:“按古斁、择、三字同音通用。……《说文》:‘斁,败也。’……今按此《笺》读斁为择,引《孝经》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而曰以身化其臣下,盖亦训择为败。谓古人无败德,故能化其臣下也。” (十五)马瑞辰:“按誉、豫古通用。《尔雅·释诂》:‘豫,乐也。’髦之言芼,谓选择山。《尔雅·释言》:‘髦,选也。’正释此诗誉髦斯士,犹言乐选斯士耳。” 注 音 齐zhai斋 恫tong通 御ya迓 雝yong雍 射yi亦 殄tian忝 瑕xia暇 斁yi亦 髦mao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