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谏
《韩诗外传》卷七:“昔者卫大夫史鱼(一作子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屑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屑,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容纳接受的样子)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 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 ” 《大戴礼·保傅》、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三国魏王肃所传《孔子家语·困誓》均载其事。 所谓“尸谏”,就是死后以尸身的处放,作为最后向君主作某种谏诤的表示。 后称臣下以死谏君为“尸谏”。 《后汉书·虞诩传》:“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文选》卷五十六潘岳(安仁)《杨荆州诔》:“史鱼谏卫,以尸显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