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蓟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菜,青青菜等。为菊科植物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的全草或根。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 茎直立,高约50厘米,稍被蛛丝状绵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5厘米,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齿端钝而有刺,边缘具黄褐色伏生倒刺状牙齿,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或钝圆,无柄。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钟状,苞片5裂,疏被绵毛,外列苞片极短,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有刺,内列的呈披针状线形,较长,先端稍宽大,干膜质;花冠紫红色;雄花冠细管状,长达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2倍,雄蕊5,聚药,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细管状,长达2.8厘米,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4倍,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管外。瘦果长椭圆形,无毛,冠毛羽毛状,淡褐色,在果熟时稍较花冠长或与之等长。 花期5~7月,果期8~9月。长于路旁、沟岸、田间、荒丘、农田附近。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❶ 干燥全草的茎圆柱状,常折断,直径2~3毫米,微带紫棕色,表面有柔毛及纵棱;质硬,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片多破碎不全,皱缩而卷曲,暗黄绿色,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全缘或微波状,有金黄色的刺。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6列,线形至披针形,花冠有时已不存,冠毛羽毛状。气弱,味甘。 ❷ 干燥根呈长圆柱状,下部浅细,顶端直径3~7毫米,表面土棕色,有纵棱,著生许多细长须根。质硬,断面纤维性。 全国各地均产,一般用全草,草海地区多用根及茎。考古代本草多用根。此外,同属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Bieb.)Kitam.的全草在东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性状与小蓟相似,但茎略粗,直径3~5毫米,叶边缘有明显缺刻。头状花序的总苞棕黄色,苞片6~8列,三角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气弱,味淡。 小蓟:拣净杂质,水洗,润秀,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烧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 喷洒清水。 取出,晒干。 味甘,性凉。凉血,祛瘀,止血。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感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内服:煎汤,4.5~9克(鲜者30~60克),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❷ 治下焦结热血淋:生地黄(洗)120克,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淡竹叶、藕节、当归(去芦,酒浸)、山栀子仁、甘草(炙)各15克。上细切,每服12克,水1.5盏,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 ❸ 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1盏,白术15克,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现代临床用之: 以20~30天为1疗程。部分病程较短的病例以7~10天为1疗程。 治疗后头晕,倦怠,失眠,腹胀等症均有好转、肝区疼痛多数减轻,肝肿有明显缩小,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好转趋势,尤以黄疸指数,胆红质,转氨酶的改善较明显。但对恶性肝炎(包括肝昏迷),明显肝功能不良者,肝炎患者合并胃肠道出血、活动性肺结核、急性胃炎、恶性高血压、心率衰竭及妊娠后期妇女忌用。药物反应:在用药2~20天期间,可有身热、头昏、倦怠、呕吐、腹痛或失眠、尿频、尿多、荨麻疹等,一般均在1~2周内消失,严重者停药后可自愈。小蓟含生物碱,皂甙等。 ❶ 止血作用:小鼠口服浸剂5克/公斤,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升压的同时有使胃容积缩小,肠蠕动抑制的作用。肌肉注射也有升压作用,但灌胃给药甚至42.5克/公斤,也无明显升压作用。 对离体蛙心以及兔心有明显兴奋作用。使离体兔耳及大鼠下肢血管收缩。这些作用的产生可能是其中所含的儿茶酚胺类物质所致。 也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相似。煎剂对大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并无预防及治疗作用。 对肝脏受损(四氯化碳中毒)的家兔的糖耐量曲线也不能加速其恢复。对小鼠亚砷酸中毒似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很显著。 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但不及可的松。对小鼠有镇静作用,但无镇痛作用。 大鼠每天给煎剂80克/公斤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