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对马耳蕨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对马耳蕨根

【概况】:

异名 小叶金鸡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对马耳蕨的根状茎。耳蕨属全世界有400余种,中国有300多种。

原植物 对马耳蕨P()lystichum tsus-smense(Hook.)J.Smith(Aspidium tsus-sinense Hook.)

形态 植株高30~50cm;根状茎近直立,连同叶柄基部有黑褐色卵状披针形和棕色钻状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30cm,禾秆色,基部以上疏生黑色线形鳞毛;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8~15cm,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与叶轴并行,通常浅裂,向上的小羽片边缘仅有刺状尖齿;裂片上有羽状脉,小脉单一或分叉。

孢子囊群著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圆肾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32页.图4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3000m的林下沟边或岩石缝中。分布于华中、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日本、朝鲜、越南亦有分布。

。【药性】:

性味 《四川中药志》:“苦,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治痢,止血。

主治 目赤肿痛,湿热腹痛,痢疾,痈疮肿毒,烫火伤,痔疮出血。 ❶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目赤肿痛。”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热腹痛,下肢疖肿。”
❸ 《中药志》:“河南作贯众使用。”
❹ 《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于痈疮肿毒,汤火伤,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l0~3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目赤肿痛: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30g,水煎加适量白糖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痔疮出血:对马耳蕨根30g,炖猪大肠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