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历十才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唐大历年间十位诗人之合称。十人名姓,传说不一。《新唐书·卢纶传》谓:“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计有功《唐诗纪事》则称: “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伟、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𣲗 李端。”严羽《沧浪诗话》云: “冷朝阳在大历十子中为最下。”其名又出于上述记载之外。十才子均依附权贵,多以诗歌为宴饮点缀或送别应酬。以卢纶、钱起较有成就。 ☚ 李杜 韩柳 ☛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初在京中奔走权门、活跃于权贵华宴上并博得声名的一批诗人。姚合《极玄集》李端小传载,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文艺传》亦云:“(卢)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后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江邻几《杂志》、清王士禛《分甘馀话》、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对十子的具体人员互有进退,要之均以传诗多少及成就高下而论,不足为凭。十才子均生长于开天盛世,到代宗朝入京谋职,因贫寒无援,只得依傍权门,出入贵邸,作豪门华宴上风雅的点缀。李肇《唐国史补》所载李端在昇平公主席上赋诗获赏的佚事很难反映他们日常诗歌活动的情形。他们的得名和交游唱和主要是在大历初年,到大历后期,诸人或入军幕,或外放贬官,或罢官归隐,便很少有联袂酬唱的机会,而随着境遇的差异,诗风也出现各不相同的变化。钱起早年从王维游,颇得王维清雅之致,后遭世变,心灰意懒,诗多衰飒之音;卢纶久困风尘,诗多苦语,自入浑瑊幕,亲历戎马生涯,乃有磊落豪爽之气;韩翃才华轻妙,出入幕府,历任台郎,不改其初,在大历诸子中最有盛唐馀响;李端年辈较诸子为少,诗有少年轻绮之态,仕途不顺,沉迹下僚,不免有风尘苦语,调多悲凄;司空曙、耿𣲗、崔峒均以谏官久滞不调,晚遭贬谪,斥放远州,诗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感,叹老嗟卑,最为悲苦;苗发、夏侯审、吉中孚三人诗大概失传,难见其貌。总体上看,十才子的创作除依附权贵、多预饯送之会外,并无特别突出的共同特征,风格也不很接近。钱起、李端衍王维之绪,韩翃、卢纶有李颀、崔颢馀风,四子均为古近体兼长。司空曙、耿湋、崔峒则多中唐之调,耿湋至有宋调,三人集中均眇有古风歌行,以五言专胜。就艺术水准论,历来皆推钱起为冠,韩翃、卢纶次之。要之,十才子的创作取材较窄,不如同时代其他诗人那样关心社会现实,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他们的眼光常局限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但他们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无论抒情状物都很有表现力,所以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律诗,不仅有浓郁的人情味,也有精致出色的景物刻画,兼之选词造句又很雅致,使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上达到很高水平。管世铭说“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正揭示了大历十才子诗的基本风貌。至于十才子的缺陷,则有如胡震亨所指出的“自艰于振举,风干衰,边幅狭,耑诣五言,擅场饯送,此外无他大篇伟什岿望集中,则其所短尔”(《唐音癸签》卷七)。此外,结构、语意的重复雷同也是很明显的缺点。参见“大历体”。 ☚ 钱郎刘李 大历体 ☛ 大历十才子 (李端) 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𣲗、 夏侯审唱和, 号“十才子” (卢) 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 李端皆能诗齐名, 号“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 (曙)、李端、 李益、 苗发、 皇甫曾、 耿𣲗、 李嘉祐。 又云: 吉顼、 夏侯审亦是。或云: 钱起、卢纶、司空晓 (曙)、皇甫曾、李嘉祐、 吉中孚。 苗发、 郎士元、 李益、 耿𣲗、 李端。 (卢)纶与吉中孚、 韩翃、 耿𣲗、 钱起、 司空曙、 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 十才子如司空附元载之门,卢纶受韦渠牟之荐,钱起、李端入郭氏贵主之幕,皆不能自远权势。考刘长卿尝为鄂岳观察吴仲孺诬奏系狱,朝遣御史就推得白。仲孺正令公婿,岂长卿生素刚婞,不屑随十才子后,曳裾令公门下欤? 亦可微窥诸人之品矣。 大历才子接开、宝诸公相倡和者,未可缕指。钱起、司空曙之于王维,戎昱之于杜甫,其尤著者。 唐大历十才子,传闻不一。江邻几《杂志》乃卢纶、钱起、 郎士元、 司空曙、 李益、 李端、 李嘉祐、 皇甫曾、耿𣲗、苗发、吉中孚共十一人,或又云夏侯审。按发、审诗名不甚著,未可与诸子颉顽。且皇甫兄弟齐名,不应有曾而无冉。又韩翃同时盛名而亦不之及,皆不可解。 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 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 诗至大历十子,浑厚之气渐尽,惟风调胜后人耳。 大历十子一派,言律者推为极则。然名上驷而实下乘,状貌端严似且胜杜,究之枯木朽株,装塐佛、老耳。望之俨然,即之无气,安得如杜之千秋下犹凛凛有生气耶! 大历十才子: 卢纶、 司空曙、 耿𣲗、李端诸公一调; 韩君平风致翩翩,尚觉右丞以来格韵去人不远; 皇甫兄弟,其流亚也; 郎君胄亦平雅; 独钱仲文当在十子之上 大历十子,以随州为最,其余诸贤,亦各有风调。 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翃,比之摩诘、东川,可称具体。独刘随州通篇少振拔处,亦笔力之限于天授也。 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不似元和以后,但得一联称意,便“匆匆不暇草书”,以致全无气格也。贾长江号为苦吟,而每篇必有败阙,况其下乎? 大历十子,所传互异,而皆不及随州。或以长卿为开、宝进士,辈行略先。顾钱仲文与摩诘联吟,皇甫茂政与独孤至之赠答,而皆居其冠,何也? 今就诗而论,且用五七言律定之,当以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祐、司空曙、韩翃、 卢纶、 李端、 李益前后十人为定, 而皇甫曾、 耿𣲗、 崔峒辈为附庸,苗发、吉中孚、夏侯审略之可也。 大历诸公,善于言情,工于选料。学为七律者,从此进步,可以涤去尘俗; 自从而之乎开、宝,则沿河海入矣。 大历十才子,卢纶第一,吾乡吉侍郎 (中孚) 第二。卢诗清高,可以与刘文房匹,不愧称首。吉尝荐卢于朝,卢集忆吉诗甚多,两人盖尤相契也。卢称吉“新诗满帝乡”,又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定非虚誉。然吉诗传于今者,惟《送归中丞使新罗》一首……要其通幅气体宏阔,与盛唐巨手相似,无中晚疲苶态也。 钱仲文、郎君胄大率衍王、孟之绪,但王、孟浑成,却非钱、郎所及。王、孟及大历十子诗,皆尚清雅,惟格止于此而不能变,故犹未足笼罩一切。 大历十子诗,实衍沈、宋之绪,加以崔灏、王维。独孤及序皇甫冉诗,言之详矣。 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的提法最早见于唐人姚合的《极玄集》,“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人。到北宋中期,开始出现分歧。据江休复《嘉佑杂志》记载,“十才子”包括郎士元、李益、李嘉佑,而没有韩翃、崔峒、夏侯审。计有功《唐诗纪事》谓“十才子”有郎士元、李益、皇甫曾、李嘉佑,无吉中孚、韩翃、崔峒、夏侯审。又说吉顼、夏侯审亦是,则为十二人。或说有皇甫曾、李嘉佑、郎士元、李益,无韩翃、崔峒、夏侯审,则为十一人。明清关于“大历十才子”的说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沿袭唐人姚合的说法,象明高棅《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癸签》,清人编纂的《全唐诗》等都是。二是清人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记载,有刘长卿、郎士元、皇甫冉、李嘉佑、李益,而无吉中孚、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这样,自唐至清,进入大历十才子的诗人,竟达十八位之多,几乎超出一倍。 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唐书》不见人数。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𣲗、李嘉佑。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佑、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𣲗、李端。(《唐诗纪事》卷三十)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唐代诗人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 因主要文学活动及影响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故称。他们的诗多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平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主要内容,诗歌形式偏重技巧,语词优美,音律谐和,皆擅长五言近体。清代管世铭指出:“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读雪山房唐诗钞》)。其中成就较大的是钱起和卢纶。钱起《江行无题》百首,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皆千古佳作。 ☚ 五言长城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诗坛上一派比较活跃而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基本一致的诗人。代表人物,说法略有出入。《新唐书·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 司空曙、 苗发、 崔峒、 耿𣲗、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计有功《唐诗纪事》:“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 皇甫曾、 耿𣲗、 李嘉祐。 又云: 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 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祐、吉中浮、苗发、郎士元,李益, 耿𣲗, 李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谓大历十才子有卢纶、韩翃、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祐、李益、李端、司空曙等十人。由此来看,此派的代表作家当不限于十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一般缺少强烈的个性表现,多以五言律诗的形式歌颂升平,抒发闲情逸致。唐皎然《诗式》:“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李肇《国史补》:“大历之风尚浮”。都指出了这派诗风存在的问题。 ☚ 边塞诗派 韩孟诗派 ☛ 大历十才子 359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各书对十位诗人的记载略有出入,一般以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记载为准,他们是: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十才子多是失志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均擅长五言近体,以描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为主,语词优美,音律协和,偏重诗歌的形式技巧。 ☚ 初唐四杰 新乐府运动 ☛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dali shicaizi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大多是唱和、应制之作,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基本主题,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新唐书·卢纶传》说:“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葛立方《韵语阳秋》、晁公武《郡斋诗书志》、王应麟《玉海》亦采此说。但至宋代,对“十才子”人名,已有异说。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𣲗、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𣲗、李端。”清人异说更多,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三、黄之隽《大历十才子诗跋》(《𢈪堂集》卷二十四)、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均有辨析。《新唐书》所记较为可信。 ☚ 山水田园诗派 新乐府运动 ☛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大多是唱和、应制之作,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基本主题,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新唐书·卢纶传》说:“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大多是不得志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是权门清客。明代胡震亨《唐诗癸签·谈丛》说: “十才子如司空 (曙) 附元载之门,卢纶受韦渠牟之荐。钱起、李端入郭氏贵主之幕,皆不能自远权势。”因而多投献应酬之作,也间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生活体验的作品。他们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擅长五言近体,讲究华词丽句与和谐的音律。 ☚ 刘禹锡 元稹 ☛ 大历十才子指唐代宗大历年间十诗人。唐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𣲗、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新唐书·卢纶传》说法亦同。关于“十才子”名属宋代以后多有异说,当以《极玄集》、《新唐书》所记为可信。‘十才子’多为失意士人,所作多五言应酬、写景的作品。 大历十才子da li shi cai ziThe Ten Gifted Scholars of Dali (the ten poets of Dali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namely Lu Lun,Ji Zhongfu,Qian Qi and so on)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著名的十位诗人,即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𣲗、 夏侯审、 李端。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一批著名诗人。据《新唐书·卢纶传》讲,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湋、夏侯审、李端。另有一说则认为没有夏侯审、崔炯及韩翃,而有郎士元、李嘉祐、李益及皇甫曾凡十一人。诗歌的特点是,在内容上以歌颂升平、吟咏出水、称道隐逸为主,在艺术上则以五言律诗为主。为大历时期诗歌的主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