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成革质量影响较大的缺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成革质量影响较大的缺陷 (一)饲养期的缺陷 1.鞍伤、挽具伤 役用牛皮和马属皮上常出现鞍份、挽具伤,一般位于皮的后颈部、背部和两腹侧后上方,轻伤换长白毛,较重的磨成硬疤,不再生毛。 2.鞭花、击伤 用皮鞭、棍棒、树条或尖硬器械抽打驱赶家畜,常造成鞭花、击伤。伤处未经感染的仅留下不严重的残迹;若经感染溃烂成疮,造成大而深的疤痕,对成革质量影响较大。 3.划刺伤 牲畜为了解痒或放牧时穿行于山林中被荆棘、树枝、树干及其它尖硬物划(或擦)破皮肤形成深浅不一,长短不同的伤痕叫划刺伤,影响粒面,严重的应做修饰面革或绒面革。 4.剪伤 剪伤多出现于绵羊皮上,是剪毛不小心造成的。 5.咬伤 猪皮上较多,一般只咬伤皮的表面,呈现一条条牙痕。咬伤重的成革粒面无光,轻者也留下痕迹。 6.舐伤 由于皮肤长期被舐而形成皮上无毛或少毛缺陷,这些部位,裸皮上可见瘢痕,重的伤及粒面,影响成革质量。 7.角花 角花是家畜用角擦(划)破皮肤而形成的,多见于牛皮。 8.烙印 用烙铁在家畜身上打以号记而形成的伤疤叫烙印,影响成革的剪裁取用。 9.炭疽皮 带炭疽菌的皮,危及人的生命,虽不影响皮的质量,也须切实注意,加强检疫、灭菌。 10.痘疤 由于家畜受了痘病(天花)传染而形成。绵羊、山羊常受感染,往往布于全身,成革上呈现小斑点。 11.虻伤(虻眼、虻底) 家畜经虻虫钻透皮层(大多在背脊部)而形成。未愈合的在革上形成孔眼;愈合的留下小坑痕迹,前者叫虻眼,后者叫虻底。北牛皮多见此缺陷,影响成革外观及机械强度,不宜作大幅面剪裁的服装、家具革等。 12.虱疔 家畜受扁虱叮咬而形成,无论愈合与否均形成伤残,常以圆或椭圆形小斑布于全革上。影响正面革的外观,宜磨面修饰。 13.癣癞 疥癣原虫(螨)寄生而引起,多见于牛皮,猪皮少见。患部成革粒面粗糙,光泽晦暗,严重的甚至缺面。 14.粪尿伤 粪尿伤又称卧栏。多在后腿上和后腹部。成革粒面粗糙、毛孔不清晰,颜色灰暗。 15.股包 老瘦牛的臀部因骨头隆起,皮上形成股包,成革难以平服。 16.瘦板 营养不良或老瘦多病的牛皮常形成枯瘦板,成革扁平、板薄。 17.大肚皮 多产老母猪或老母牛皮形成大肚皮,成革腹部疏松、扁薄。 18.油板 过度肥育的家畜皮,往往形成油板,油板在保存时易变成油烧板。 19.皮褶包括颈皱、四肢、两侧皱纹。颈皱多出现于公牛皮,过度肥育的公牛犊其颈皱更为突出,有的可布全身,又叫乳线。晚熟猪种两侧部常出现粗大皱纹。 (二)宰、剥、保存缺陷 1.皮形不正 剥皮时切线不端正,皮形将不正或呈锯齿状。例如反爪,是把腹部皮剥到腿部(图8-1);漏裆是把尾根切除太多或者尾根剥到后腿上去(图8-2)。 2.描刀(伤)、削薄、刀洞 剥皮不慎伤及真皮,凡深达1/3以上而又没有穿孔者叫描刀(伤),穿孔的叫做刀洞,将部分皮削薄了的叫削薄。横向的刀伤对轮带革生产不利,刀伤降低工业革及球革等的使用价值。 3.震裂 剥皮(特别是小家畜)时,拉力过大或用工具打击,往往使乳头层产生一连串的裂纹,称震裂。犊皮的背、臀部多见。 4.瘀血、死板 屠宰时放血不净,叫瘀血板;病死、冻死未能放血的叫死板。瘀血、死板皮,保存及浸水时易受细菌腐蚀,是造成血筋明显的原因之一。 5.溜毛 剥皮时防腐不及时,受微生物作用,较轻的造成局部掉毛现象叫溜毛。 6.腐败发臭 剥皮时防腐不及时,受微生物作用,严重的会形成大面积的腐败发臭,肉面发粘。成革的机械强度较低,革身扁平不丰满,严重者革身枯朽。 7.花盐板 腌皮时食盐用量不够,皮内部盐分不足或食盐撒布不匀称为花盐板。盐分不够处常有腐败现象。 8.曝晒 夏天在阳光下直接晒干的皮,常因干燥过速内部水分难以透出,引起内部腐败,浸水后中间皮质溶化而分成两层。 9.灼烧 在日光晒热的石块或沙砾上晾皮,容易引起局部胶化,称为灼烧板。成革僵硬易裂,严重的在浸水、浸灰时即溶成孔洞。 10.皱缩、卷边 晾皮时皮未伸开,任其皱缩,称为皱缩板。这种皮浸水时不易充水,影响质量。有时皮虽未皱缩而边沿卷缩,浸水也难回软,妨碍去肉。 11.烟熏 原皮开剥后,若经柴草烟熏过,皮的表面被鞣制(醛鞣),这种皮不易充水,纤维分散不好,成革板硬,粒面粗皱。 12.盐菌斑、红斑 盐腌皮上有时因血液、盐里的杂质(硫酸钙、氯化镁以及铁盐)和酶作用形成盐斑,成革表面不光滑。盐湿皮放置后有时产生红斑,是一种代谢红色素的微生物侵蚀原皮所致。红斑多从肉面开始,进而透及粒面,有时还会掉毛。伤及粒面的红斑使粒面丧失光泽,粒纹浮起,成革暗淡无光,严重者松面、烂面、革身松软、空虚。使用旧盐(用过多次的)在温度高时易出现红斑。 13.冻斑 原料皮采用冰冻法防腐,往往产生白色冻斑,成革松软,不结实。 14.受热、受潮 原皮在存放时受热、受潮,将使皮质受到损失。 15.雨淋、霉烂 原皮遭受雨淋,将影响皮质,甚至霉烂。 16.老陈板 原皮存放多年,经过数个夏季,皮质变化,水分走失,叫老陈板。这种皮充水困难,不易回软,宜用酶或其他助剂加速浸水。浸灰时应缓慢膨胀。 17.药水板 为防腐而施用药剂,叫药水板,也难充水,应与老陈板一样采取措施。 18.油烧板 干皮或盐干皮上附有油块,经日光曝晒,油溶化形成油烧板,也引起浸水困难,甚至在加工过程中皮质溶失、变硬。 19.灰板 用石灰保存的原皮,给以后加工造成极大的困难,应该废除这种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