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风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林风眠
林风眠
林风眠现代画家。1900年11月22日生,1991年8月12日去世。广东省梅县人。1919年赴法学画,1923年后又至法国,1925年参加巴黎博览会,同年冬回国。1925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首任校长。1938年辞职。1951年辞教后专心创作。1966年后被监禁4年。1977年寓居香港。彩墨画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形成风格。1923~1924年间作《摸索》、《生之欲》,并入选1924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同年,42件作品入展法国举办的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1928~1938年间作《人道》、《痛苦》。约40年代作《花与梨》(66cm×67cm)。1961年作《秋鹜》。《笛》(34cm×34cm)。 林风眠 林风眠1900—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梅县人,出生在山村贫苦农家。少年时向父亲林雨农学画。1918年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德国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又经常去东方博物馆临摹东方艺术品。1925年回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7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今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并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应法国邀请赴法举行个人画展,现居香港。几十年来,林风眠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新风格,他的作品构图饱满,形象多经过夸张变形,追求浓厚浑朴的艺术效果。色彩单纯强烈,手法简练,意境冷寂,个人面貌十分突出。 ☚ 张大千 流民图 ☛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Linfengmian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广东省梅县。原名林凤鸣。1919年赴法国学习美术,先后就学于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也曾到德国学油画。1925年归国先后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8年赴杭州,创立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校长兼教授。1949年后,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及上海市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被诬为“黑画家”。1979年后定居香港。林风眠早年在国外学习期间,就广泛研究了从古典主义到野兽主义的诸流派、诸风格的美术作品,掌握了丰富的绘画语言,并以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关注和领悟作为创作的内在精神,形成了自己的油画风格。《人道》是他在1929年创作的大幅油画。以不同视点描绘了裸露的人体,形象扭曲、变形,如同在挣扎一般,与画中的绳索一起象征着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和压抑,反映了林风眠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痛苦思索,呼唤对人类境遇的改善。这类题材的作品还有《痛苦》、《悲哀》等等。林风眠在创作油画的同时,对中国传统艺术也充满了热爱,深入考察过传统卷轴画、敦煌壁画、汉代石刻、民间木版年画以至陶瓷和漆器纹样等,从中吸取异于西方绘画的造型因素,扩充了表现手法,例如在他的静物画中,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得以充分应用,取得含蓄而又抒情的画面意境,为拘泥于物体表面的真实,别具一格。另一方面,林风眠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形体表现方法同中国画的水墨、线条调和一体,并在正方形画面中作画,改变了传统国画对自然、对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开拓了一条独特的革新中国画的道路。《舞》、《江南》、《春晴》等画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作为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呕心沥血,循循善诱,培养了一批成就辉煌的美术家,如李可染、李苦禅、赵无极、雷圭元、刘开渠、吴冠中、王朝闻等。 秋鹜 林风眠 ☚ 张大千 蒋兆和 ☛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梅县人,出生在山村贫苦农家。少年时向父亲林雨农学画。1918年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德国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又经常去东方博物馆临摹东方艺术品。1925年回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7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今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并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应法国邀请赴法举办个人画展,后居香港。几十年来,林凤眠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新风格,他的作品构图饱满,形象多经过夸张变形,追求浓厚浑朴的艺术效果。色彩单纯强烈,手法简练,意境冷寂,个人面貌十分突出。 ☚ 张大千 蒋兆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