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默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默涵1913—

福建武平人
中共党员。文艺评论家,文艺活动家。历任《中国文化》、《解放日报》编辑,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和注释工作。著有《狮和龙》、《在激变中》,译有《人类婚姻发展史》。
原名:林烈
笔名:默涵、韦芝、禾乃英、林屿、林彬、雪邨、穆文
别名:林梹

林默涵

忆林默涵
我和《世界知识》
林默涵
林默涵
林默涵
玄 默
林默涵
方雪纯等
林曼叔等
李立明
*中央日报1967年3月2、3日
人民日报1984年3月27日
*中共人名录第236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57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11页

林默涵

林默涵1946—1949年在香港
文艺评论家林默涵任文联党组书记
林默涵谈胡乔木
王晓吟
李方诗等主编
叶永烈
新文化史料1996年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254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61页
林默涵

林默涵1913—2008

文艺批评家、杂文家。福建武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去日本,入东京新闻学院学习。次年回国后任《生活日报》副刊编辑,并参加《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等编务。抗战后,去武汉转延安,到马列学院学习,参与编辑《中国文化》《解放日报》副刊,写了不少富于战斗性的杂文。抗战胜利后去重庆,任《群众》杂志编辑。1946年后去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编辑《大众文艺丛刊》。1950年后任中宣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流》主编等职。著有杂文集《狮和龙》《浪花》,论文集《在激变中》和《林默涵劫后文集》。

☚ 陈仁鉴   吴奔星 ☛
林默涵

林默涵1913.12.30—

原名林烈。笔名有默涵、雪邨等。福建武平人。早年参加革命活动。1935年到日本,入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国,曾任《生活日报》副刊编辑,后又协助编辑《世界知识》等刊物。抗战初期在苏浙、武汉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到延安。1944年冬,调重庆《新华日报》负责“通讯课”。其后曾主编《新华副刊》。抗战胜利后到上海、香港等地。1949年初,任职于《华商报》。同年秋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解放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杂文集《狮与龙》一种,所收的是作者在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以及抗战胜利后旅居香港时写的揭露黑暗、针砭时弊的作品,作者直抒己见,鲜明地表达革命观点,文笔泼辣、尖锐犀利,明白晓畅,有着很强的战斗性。此外,他尚有文艺评论集多种。

☚ 林语堂   林榕 ☛
林默涵

林默涵1913—Lin Mohan

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原名林烈。福建省武平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进步报刊《生活日报》、《读书与出版》等任编辑,并开始撰文。1938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此后,主要从事编辑工作,撰写政论、杂文,主要发表一些论争性的文艺论文,分别收入论文集《在激变中》、《浪花》和杂文集《狮和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文化部,宣传部领导职务,参与并领导文艺界的思想理论斗争,发表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文艺论文和讲话,1960年写的《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一文影响较大。
林默涵的文艺论文具有观点鲜明、风格明快的特色,主要是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论证严密。文章先对马、恩、列的文艺思想作粗略的叙述,然后看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指出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解决了文艺和革命、群众、生活、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及作家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具有了完整的系统性、高度的科学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还指出毛泽东从三个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一、重视文艺战线上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并强调文艺工作者学习毛泽东思想,彻底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

☚ 巴人   叶以群 ☛

林默涵1913~Lin Moha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deologist and writer. Works: Lion and Dragon,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4: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