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茄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茄子 【概况】: 异名 刺天茄(《滇南本草》),小闹杨、小颠茄(《生草药性备要》),金钮头(《岭南采药录》),勒矮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的根及全草。茄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39种,14变种。 原植物 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S.chinense Dun.),又名五宅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滇、黔山坡皆有之,长条丛蔓,细刺甚利。 叶长有缺,微似茄叶,然无定形。花亦似茄,尖瓣黄蕊,粉、紫、淡白,新旧相同,花罢,结圆实,大者如弹,熟红,久则褪黄。 自春及冬,花实不断。”考上述形态及附图,为本种。 形态 小灌木,高1~1.5m,全株密生星状绒毛,并生有基部宽扁的弯形皮刺。叶互生,叶片卵形,长5~11cm,宽3~9cm,叶端钝尖,叶基心形或截形,5~7深裂或波状圆,两表面具星状绒毛,脉上生皮刺;叶柄长2~4cm。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长3~6cm;花梗散生短刺,长1~1.5cm;花萼杯状,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蓝紫色,辐状,径约2cm,5深裂。浆果球形,熟时橙黄色,径约1cm,宿萼向外反折,有针刺。 全年开花结果。(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23页,图540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原野草地及山坡上。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也产。 。【化学】:果实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及有机酸。 其所含生物碱有龙葵碱(Solanine)0.1%,系甾体生物碱甙,水解后生成龙葵胺(Solanidine);还有澳州茄胺(Solasodine)[1]、澳州茄碱(Solasonine)、澳州茄边碱(Solamargine)[2]。还含有薯蓣皂甙元(Diosgeniin)、β-谷甾醇。种子含脂肪油。 叶含龙葵碱0.02%。 茎含少量澳州茄胺、β-谷甾醇、薯蓣皂甙元。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7 [2]CA 1980:92∶55119a 。【药理】:果实中含的龙葵碱有溶血作用,农业上曾用作杀虫剂[1]。 对受孕小鼠有胎毒和致畸作用[2],澳洲茄胺亦对小鼠有致畸作用[3]。动物试验中有抗炎、解热、糖皮质激素样作用[4]。 参考文献 [1]The Merck Index 9cd.Mcrck & Co., 1976∶847 [2]CA 1976:84∶100595a,85∶122479i [3]CA 1975;83∶223831.1976;85∶28951q,41883p [4]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6 。【药性】:性味 苦,寒。 功效 祛风,止痛。 主治 鼻渊,头痛,牙痛,水臌积滞,脓肿溃破。 用法用量 内服:炒黄研末,空腹服,10~15g。外用: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 ❶ 《生草药性备要》:“小闹扬,形如茄子,有勒,花紫色,不可多服,多服则令人迷闷。” 单方应用 《中药大辞典》:“治乳癌溃疡:取紫花茄鲜叶晒干,或烘干研粉,高压消毒,将药粉撒在溃疡面上,覆盖消毒纱布,每日1~2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