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挹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挹娄

东北古族名。源于肃慎。分布于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东滨日本海,南邻北沃沮,西南与夫余相接。从事渔猎,出产貂皮。牧养马、牛、猪,对猪的利用较广泛,不仅“食其肉,衣其皮”,还用猪油涂身御寒。有农业,种植五谷和麻。冬则穴居。穿戴简单,夏常裸袒,仅以尺布遮掩前后。发式编发,坐则箕踞。婚俗“妇贞而女淫”。自汉之后,受夫余役属。曹魏黄初年间(220—226),摆脱了夫余贵族的统治,直接向中原王朝进贡楛矢、石砮、貂皮等。北魏时,改称勿吉。

挹娄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肃慎。汉至西晋时主要分布于今辽宁省东北部及黑龙江省、吉林省东半部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区域。各部落自有首领,父子相传,尚未有统一的部落联盟首领。从事农业,种五谷。擅养猪,食肉衣皮,能织麻布。狩猎仍有重要地位,擅长使毒,常在箭头上施毒药猎取野兽,“挹娄貂”在当时十分有名。擅于使船,常乘船到周围进行掳掠。住土穴,认为越深越好。已有贫富差别,但阶级划分不明显,汉以来一直受扶余统治。三国时摆脱对扶余的从属关系,臣服于中原王朝,并多次进贡楛矢石砮。北魏时,改称勿吉。

挹娄

中国古族名。西汉至西晋(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时,分布在今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东滨大海”(今日本海)。源于肃慎。从事农业、狩猎和简单的手工业。“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邑落各有大人,父子相传。产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善射,因矢施毒,人中皆死。汉以来受夫馀役属。三国魏黄初(220—226)中摆脱其统治,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向魏贡纳“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北魏时,改称勿吉。

挹娄

部族名,满族的先世。自肃慎发展而来,汉时沿用此称。后汉至西晋时,散居今东至日本海,南至老爷岭及完达山脉,西至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北至鄂霍茨克海的广大区域。从事耕猎,善骑射,矢用楛,以青石为镞,亦能织麻布。社会组织部落,各有首领,尚未形成部落联盟。自汉以来,臣属扶余。三国时期,魏黄初中始摆脱扶余控制。

挹娄

085 挹娄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源于肃慎,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东汉至两晋时(公元3—5世纪)分布在吉林、黑龙江省东半部和黑龙江以北至鄂霍茨克海、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的广阔地区。两汉时役属于扶余,三国初年魏黄初(200—226)中,反抗扶余压迫,向魏贡纳貂皮等方物。后来完全摆脱对扶余的从属关系,屡次向中原王朝贡楛矢石砮。挹娄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生活于山林之间,土地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以梯出入,有接九(阶)梯者。种植五谷,善养猪,食肉衣皮。能织麻布,造瓦鬲,产赤玉,善使舟,兼事狩猎。能制青石箭镞,上施毒药用以射猎禽兽。其俗编发,女子婚前性关系自由,婚后有约束,妇贞而女淫。不敬老人,贵壮而贱老。挹娄、肃慎二者是否为一族,学者意见不一。《大英百科全书》释文认为亚洲东北角的爱斯基摩人,自称因纽特,与挹娄有渊源关系。

☚ 肃慎   扶余 ☛
挹娄

挹娄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古为肃慎。其在汉至两晋时活动区域为今辽宁省东北部及吉林、黑龙江省东半部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与夫余相邻,其人形似夫余,但语言不同。当中原地区已进入汉代时,挹娄还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时期,各部落“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间,常穴居,种植五谷,纺织麻布,饲养牛、马、猪,食猪肉,穿猪皮缝制的衣服,以猪油涂身御寒。其所用箭是以青石做成的箭头,锋利而富杀伤力。狩猎仍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在今松花江中游一带的扶余政权仗恃其国力强大,对挹娄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直至中原地区进入三国时,挹娄才摆脱对夫余的臣属关系。挹娄人屡以楛矢石砮向中原王朝进贡,表明其对中原王朝的臣服。挹娄出赤玉、好貂。随着挹娄与中原王朝交往的日趋频繁,双方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了加强。中原地区的钱币、生产、生活工具随着交往传入了挹娄人活动的区域,与此同时,挹娄的赤玉、好貂频频输入中原,特别是三国时驰名中原的“挹娄貂”,更成了御寒珍品,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挹娄地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社会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而落后,故而遭受歧视,史称挹娄“其人臭秽不,作廁于中,圜之而居”、“便乘船,好寇盗”、“法俗最无纲纪者也”。公元5世纪后,挹娄改号勿吉。

☚ 夫余   靺鞨 ☛

挹娄

东北古代民族名。汉代肃慎的新称,三国和两晋有时亦称肃慎。区域较肃慎略有缩小,史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及;约东至今日本海,西以黑龙江省呼兰河流域和张广才岭为边,南至吉林省敦化县境,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两汉时,役属于地处今松花江上中游附近的夫余奴隶主政权,政治上不能自通中原。因不堪夫余贵族的压榨,三国魏黄初(220—226)中起兵反抗,经几次激战,摆脱夫余人的统治。青龙四年(236),向曹魏贡※“楛矢”,恢复与中原王朝的直接联系。两晋时,屡至中原献楛矢石砮和貂皮等物。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产五谷。狩猎仍是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生产,已懂得在青石箭头上施毒药来猎取野兽。善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已知用猪脂涂身防皮肤冻裂。养马而不乘骑,作为财产标志。能纺织麻布和用皮、骨、铁制铠甲,会造小船和制作瓦鬲为炊具。地产名貂,中原人誉之为“挹娄貂”。住半地穴式房屋,以深为佳,巨室的土穴深“至接九梯”。汉和三国时尚“无大君长”,仅“邑落各有大人”。常乘船扰近邻北沃沮。两晋时社会迅速发展,已“父子世为君长”,盗窃不拘多少皆论死。近年考古发现,其俗皆与史载吻合,并出土了汉代五铢钱和汉代型制的铁镰,表明当时其族在政治上虽不能自通中原,但两地的经济联系并未中断。南北朝改称勿吉,以新称号与中原来往。由于《后汉书》、《三国志》作《挹娄传》后,《晋书》又用肃慎名立传,加之南北朝的史书记有两次肃慎来贡,和后来的史书只记勿吉、靺鞨居肃慎地,未言及挹娄,故史家对挹娄是否为肃慎改称意见不一:一说其为肃慎境中的一部族,一说其与肃慎、勿吉为同时并存的部名,个别外国人说挹娄即古肃慎是中原人根据“楛矢石䑋”“联想”出来的。由此对其所在也各主一说:持“一部”说者认为其地在今乌苏里江以东及以北地区,或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以西至辽宁省桓仁、宽甸县等地;主“并存”说者认为只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挹娄

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名。周至西汉称肃慎,东汉称挹娄。活动于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汉时仍处于原始社会晚期。“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其地出产五谷、麻布、赤玉、好貂。

挹娄

古代东北民族。西汉至西晋时,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源于肃慎。从事农业、狩猎和手工业。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邑落有大人,父子相传。产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擅长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善射,因矢施毒,人中皆死。汉以来受夫馀统治。三国时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向魏贡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北魏时,改称勿吉。

挹娄

古族名。周至西汉称肃慎,东汉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分布在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其地西南连夫余,南接北沃沮,东滨大海。居民住土穴,种植五谷,好养猪。能织麻布,造瓦鬲,亦从事狩猎。用箭以青石为镞,上施毒药。产貂皮、赤玉。各部落首领称“大人”,父子相传。两汉时期受夫余役属。三国曹魏黄初(220—226)中摆脱夫余的统治,向魏贡纳貂皮等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