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草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基源 为兰科石斛属黄花棍棒石斛的茎。 石斛属全世界约2400种,中国约60种。 原植物 黄花棍棒石斛Dendrobium clavatum Lindl.var.aurantiacum(Rchb.f.)Tang et Wang 形态 附生兰。茎圆柱形,直立,高25~35cm,直径约2mm,表面具槽。叶革质,披针形,长5~6cm,宽约1cm;总状花序直立,近顶生,长5~10cm,疏生2~7朵花;总苞片4~9枚,长5~25mm,迭生呈莲座状;花苞片舟形,长1.8~3cm;花深黄色;中萼片矩圆形,顶端钝;侧萼片卵状矩圆形,与中萼片等宽,但较长,顶端短尖;萼囊圆锥形,长约5mm;花瓣椭圆形,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顶端钝;唇瓣近圆形,长约2.3cm,上表面密被柔毛,具1个紫色斑块,边缘具细圆齿。 (图见《滇南本草》.第3卷.293页) 生境与分布 生于树上。分布于四川。 。【药性】: 性味 甘、淡,微寒。 功效 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主治 热病伤阴,口干燥渴,病后虚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