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货币政策Accommodative Monetary Policy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经常地对准备金和货币存量的需求进行调节的货币政策。当准备金和货币的需求增长时,中央银行增加准备金供给,反之减少准备金供给。 调节性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根据经济要求,经常对准备金和货币总量的需求变动进行调整的一种货币政策。它一般是通过贴现机制实现的。 调节性货币政策 调节性货币政策adjustable monetary policy货币当局根据经济要求,经常对准备金和货币总量的需求变动进行调整的一种货币政策。它一般是通过贴现机制实现的。 ☚ 廉价货币政策 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 调节性货币政策 调节性货币政策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应根据经济状况的要求经常地对准备金和货币存量的需求变动进行调节的货币政策。具体内容是,当准备金和货币的需求增长时,中央银行就增加准备金供给,反之就减少准备金供给。 调节性货币政策的主张者认为,这一政策与稳定货币并不是背道而驰的。理由有二: ❶在某些时候,调节准备金和货币存量的需求变动正是为了稳定货币。 ❷中央银行之所以调节准备金和货币需求变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阻止或平抑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剧烈变动会扰乱金融市场。 在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大部分国家倾向于调节性政策。例如,美国实际上一直是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联邦储备系统试图缓和利率的波动。 ❶联邦储备系统对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由于利率的剧烈变动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紊乱,它将在金融界和国会面前受到指责。 ❷利率的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损害,诸如利率剧烈上升所造成的储蓄机构的损失等是直接而又确定的,联邦储备系统对此不能无动于衷。 ❸联邦储备系统从来不敢肯定它所选择的收入水平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收入目标可能导致比它预期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损失是可确定的。然而,联邦储备系统对其货币政策是否一定带来收益是不敢肯定的,即使有收益也是不确定的、远期的。基于上述原因,联邦储备系统通常是采取调节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调节性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贴现机制来实现的。所谓贴现机制就是在中央银行缴存准备金的各个会员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借款的一种措施。通过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鼓励或限制借款,这正是调整准备金的一种方式。比如,随着准备金需求的增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低贴现率的方法使商业银行扩大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以满足准备金扩大的需求。当然,中央银行也经常通过大量的公开市场买卖作为贴现机制的补充。 ☚ 货币松动与货币紧缩 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 00000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