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硬骨鱼纲,鲑形目,鲑科。 长约60cm。体延长,稍侧扁。 头中大,锥形。眼小。 吻长,钝尖。口大,牙尖锐。体被小圆鳞。背鳍和脂鳍各1个,尾鳍凹入。体银灰色,常具绯色宽斑。冷水性溯河洄游鱼类。性凶猛,捕食小鱼。生殖季节从海进入河流,雄鱼体色变为暗红或暗黑色,两颌相对弯曲如钩。 雌鱼在砂质江底掘穴产卵,4龄成熟。产卵后亲鱼死亡。 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及北极海。 世界重要经济鱼类,年产量20万~30万t。中国产于黑龙江流域,平均年产800t。供鲜食或盐渍、熏制;卵的营养价值高,可制名贵食品“鱼籽酱”。 精巢可制鱼精蛋白。近缘种驼背大麻哈鱼(O.gorbuscha),分布于北太平洋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沿岸。 中国见于图们江及绥芬河。世界年产量22万~30万t,居各种大麻哈鱼类产量的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