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序言 序言 学习语言,词汇最为重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就本民族语言交际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是交际的基础,语音、语法方面,语音是与词汇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规范语音问题,除词语搭配外,语法一般不会出大问题;就与其他民族进行语言交际来说, 词汇也是交际的基础。 学习词汇,辨别色彩十分重要,要注意词汇的褒贬、庄严、讽刺等感情色彩和各种语体色彩。 学习词汇的色彩,辨别褒贬意味异常重要。语言中有很大一部分词语是富有褒贬意味的。我们说话写文章要注意咀嚼词语的意味。如果用错了,感情表达的不对头,有时候会严重到是非不明,敌我不分。这是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要切实注意的问题。 比如 “拼凑”、 “鸠集”和 “组织”三个词, 都有把人集合起来的意思, 说敌方就要用 “拼凑”、 “鸠集”, 说我们自己就要用 “组织”。 这就表现了我们的爱憎感情。 又如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和 “蝼蚁之穴, 溃百丈之堤”, 两个成语都说明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但是表现革命斗争的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用前者,表现坏事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用后者。要是用颠倒了, 感情就不对头了。 《伯子论文》 (清·魏际瑞著)中说: “画家丑须极丑, 容不得一笔俊, 俊亦不容一笔丑, 文章亦然。”该用褒扬的词就容不得一个贬斥的词, 应该用贬斥的词就不容一个褒扬的词, 这话说得有理。 我们有这样的突出的感觉, 由于文章充分地运用了具有贬斥意味的词语,一种憎恶、鄙视的感情就溢于言表。比如有一篇文章运用了“歪曲事实、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喋喋不休、挑拨离间、连篇累牍”等贬义成语;还有一篇文章运用了 “死心塌地、献媚、狂热、招摇撞骗、 混水摸鱼、 吹捧”等贬义词语,就鲜明地表现了憎恶的感情。反之,如果文章用了 “乘风破浪、 坚定、 刚毅、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坚持不懈、 风范”等褒义的词语, 就表现了一种敬重的感情。 认不清词语的褒贬意味,因而误用词语,这是说话写文章的大毛病。 比如: (1) 1942年,八路军摧毁了驻在我们村里的鬼子的据点。(习作) 例 (1) 的“驻”不如用“盘据”。这样,贬义才能更鲜明。 (2)形形色色的法西斯团体像雨后春笋似地出头露面了。(报) “雨后春笋”是用来形容美好的、 新的事物的, 形容事物产生得快而多。 例 (2) 用来形容反动腐朽的法西斯团体, 简直糟塌了这个成语。 (3) 我的母亲勤俭朴素, 一直把持着十几口人的家务。(习作) “把持” 是贬词, 此处应改为 “操持”。 (4) 我们可以明目张胆地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口号。(报) “明目张胆”指公然做坏事, 含有贬义。 例 (4) 中的“明目张胆”可改为“明确”或“义正词严”。 《文心雕龙·指瑕》中说:“明帝颂云, 圣体浮轻。”《明帝颂》是指曹子建赞美魏明帝曹睿的文章, 文中用了 “浮轻”这个含贬义的词, 所以刘勰说 “浮轻有似于胡蝶”, 指出曹植用词不当。 元·陈绎曾 《文说》 中曾说: “意当尊则下重字, 意当卑则下轻字。”这里说的 “重轻” 即褒贬之意, 可见古人也是讲究这一点的。 辨别词语的褒贬色彩既然如此重要,我想,就应该有一部词典来提示褒贬词语的用法, 这对我们的语文学习者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都将有极大的用处。而《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 正填补了这项空白, 具有开创性。 这部词典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首先,这部词典收词语多, 几乎包举了汉语中常用、易混的褒义词语和贬义词语,包括褒贬色彩在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词语,有注音,标词性,而成语类型的语词还标出结构方式,诠解简要, 义项明晰, 并有例句来显示用法。 既有历时性, 也有共时性。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可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具有实用意义。 二则具有学术价值。褒贬色彩词语的分类,学术界的看法不很一致。如邸巨教授认为有几种情况: 一、是词具色彩, 即词语意义具有的色彩 (如伟大、 独夫)、 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如云海、苍山), 二、是词附色彩, 即附加虚词素所显示的色彩 (如老头儿、 老头子), 三、 是词增色彩, 即中性词在某种语境下临时增加的褒贬色彩, 四、是里表色彩,即词语有表层与深层两种色彩, 如呼 “小冤家”, 表层色彩为贬义而深层色彩为褒义。五、是褒贬易色。 即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 而有的同志认为词语的表达内容, 一般可分为理性意义 (基本义等)和色彩意义, 这之间出现比较复杂的关系。 从这种关系来划分, 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 融合关系。有些词语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相互融合, 形成一个融合体。 如表示褒贬意味的动词、 形容词 “勾结、 团结、 坚强、 真挚” 等。 二、附加关系。即有些词语在理性意义的基础上附带一定的色彩义, 这种色彩义是伴随着理性意义产生的。 如“老师、 阿姨、仇敌、脸蛋儿、 脸蛋子” 等。 三、 交叉关系。 有些词语的义项不只一个,有的本义没有色彩义,而引申义、比喻义产生色彩义,或本义有色彩义,而引申义、比喻义又增加了色彩义,形成交叉关系。如汉语中大量的多义词 “风流、 毛病、 单薄、 投机”等。 四、对举关系。有些词语既有褒义,又有贬义, 寓褒贬于一体。如“恩怨、 荣辱、 毁誉、 兴衰” 等。 当其用如词组时, 同时表示褒和贬的色彩, 当其转化为词时,可以偏在表示褒义,也可以偏在表示贬义。 另外还有一种褒贬同辞, 如 “骄傲”, 我认为也不能不考虑它的位置。就这不同的分类来看,切面不同, 因而分类有异。 而这部《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语料,如果以此为语料基础,进行研究,明确分类的标准, 分析归纳, 提出带有包举性、 总括性的切实分类,进行抽象的理论说明, 定会得出令人比较满意的科研成果。由此可见,这部词典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从而也具有理论意义。 这部词典的主编之一的张家太同志, 多年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写过不少有分量的论文和著作。我读过他写的《谈否定独词句》 (刊于 《语文知识丛刊》 第四辑) 和 《说 “是的”》(刊于《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11期),论文很有新鲜感,举证切实,剖析精当。我相信由他和徐彻同志任主编的这部词典,是一定会受到语言学界重视,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的。是为序。张寿康 1991年6月于北京 |
☚ 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凡例 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 图1 ☛ 00012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