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血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血藤 【名称出处】:《简易草药》 【概况】: 异名 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活血藤(《中药志》),山血藤(广东),花血藤(湖南、贵州),红藤、赤沙藤(浙江)。 基源 为木通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大血藤属1种1变种,产于中国。 原植物 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Holboellia cuneata Oliv.) 历史 本品以血藤之名载于《本草图经》。大血藤一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云:“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市医常用之。”按图说记载均是本种无疑。 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 茎圆柱形,褐色扭曲,有条纹,折断时有红色液汁渗出。三出复叶互生,无托叶,有长柄;中间小叶较小,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长7~12cm。 宽3~7cm,两侧小叶较大,斜卵形,顶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花雌雄异株,花序总状,长达12cm,生于上年生叶腋基部,下垂;萼片和花瓣均为6,黄色;雄花有雄蕊6,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胚珠1。浆果卵形,肉质,有梗,多数著生于一球形的花托上。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 花期5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53页.图150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或山沟疏林中,常攀援于其它植物上。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南部。 。 【生药】: 栽培 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和荫蔽环境,耐旱;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为宜。 于冬季落叶后压条繁殖。将母株上较长的茎藤分枝,分别绕成直径约33cm的小圈,然后在株旁开穴,把圈斜放于穴里,覆土压实,使半圈埋于穴内,半圈露于地面,待压条生根、发芽长出新茎藤后,于次年冬季移栽定植,行株距各1~1.2m开穴,深以能将新株栽入2/3为宜。栽后,每年需适当的培育管理,追施堆肥。 采集 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药材主产于江西、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亦产。 鉴别 性状 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纹及疣状突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断面皮部现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有多数细孔(导管)。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拇指者为佳。 显微 藤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红色物。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 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 髓部可见石细胞群。本品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也有切成薄片或斜片。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有毛柳甙(Salidroside)、鹅掌楸木脂素双糖甙(Liriodendrin)、β-谷甾醇[1]、硬脂酸、大黄素(Emodm)、大黄素6甲醚(Physcion)、胡萝卜甙、香荚蓝酸(Vani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ric acid)、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ylethanol pcoumarate)[2]。 另报道含(+)-二氢愈创木脂酸((+)-dihydroguaiaretic acid)[3]。又含有儿茶素、大血藤素(Rosamultin)及异大血藤素(Kajiichigoside F1)[4]。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4;15(7):9 [2]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8;15(1):68 [3] 药学学报 1986;21(1):68 [4] Planta Med 1991;57(5):475。【药理】: 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0.5%大血藤水提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呈轻度抑制作用,表现心缩力减弱,心率减慢(p<0.05),心输出量减少(p<001);1%提取液对离体家兔主动脉条、离体猪冠状动脉均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作用;0.1g/kg对猫iv后,出现一过性降压作用,这种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而与迷走神经的完整性无关,说明大血藤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外周胆碱能系统有关[1]。 ❷ 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1%及5%提取液对小鼠离体肠段呈抑制作用,对豚鼠离体肠段只需0.5%及2.5%提取液即表现先兴奋后抑制作用。5.0g/kgip能显著抑制小鼠肠蠕动速度[1]。 ❹ 抗自由基作用 现认为自由基反应与缺血性心肌损害关系密切。 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以化学发光测量仪测定发光强度,观察抗自由基的效果。大血藤多糖测定结果,其LC50(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为0.75μg/ml,说明抑制发光的效果很好,比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效果还要好,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IC50为1.90μg/ml[2]。 ❺ 耐缺氧作用 小鼠ip大血藤提取物2.0g/kg,观察常压耐缺氧时间。结果表明在不同间隔时间,大血藤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p<0.01)[1]。 毒性 小鼠ip大血藤提取物的LD50为11.83±2.12g/kg[1]。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4(1):23 [2]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9):28。【药性】: 性味 苦,平。 ❶ 《浙江民间草药》:“平,酸、涩。” 归经 入大肠经。 功效 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阑尾炎,经闭腹痛,风湿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挛,钩虫病,蛔虫病。 ❶ 《图经本草》:“攻血,治血块。”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不宜多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紫花地丁,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❷ 配蒲公英、大黄、厚朴,治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 ❹ 配钩藤、喇叭花、凤叉蕨,治钩虫病。 ❻ 配仙鹤草、茅根,治血崩。 方选和验方 ❶ 《景岳全书》:“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30g,酒煎,午前1服,午后用紫花地丁30g,酒煎服。然后以当归15g,蝉蜕、僵蚕各6g,天龙、大黄各3g,石 共为末,每空心用酒送服3g,日逐渐服自消。 ” 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腹痛:大血藤18~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