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
垂体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以中年人多见。 根据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在1cm之内,且局限于鞍内者);大腺瘤(直径为1~3cm,突破鞍隔者);巨大腺瘤(直径超过3cm,肿瘤向鞍旁和视丘下部伸展者)。根据内分泌功能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甲状腺刺激素细胞腺瘤及混合性细胞腺瘤。 少数肿瘤内血管或血窦较丰富,容易并发出血,导致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功能急剧变化称为垂体卒中。垂体腺瘤早期多到妇科、内分泌科或泌尿科检查,目前根据内分泌改变可以早期诊断,CT及MRI可以显示肿瘤。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微腺瘤可经口鼻蝶入路显微切除。 另外可以进行放射治疗(包括γ刀技术)。药物治疗主要为溴隐亭(Bromocriptine),该药能刺激垂体细胞中多巴胺受体降低血浆催乳素,有恢复月经、抑制溢乳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