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锦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地噤(《本草拾遗》),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爬岩虎,枫藤(《浙江民间草用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的根、茎。爬山虎属全世界约15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 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et Zucc.)Planch.,又名爬樯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 地锦一名,见于《本草拾遗》谓:“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著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 形态 落叶多分枝大藤本,枝粗壮;卷须短,多分枝,顶端有吸盘。叶互生,短枝(结果枝)叶,由于节间短,几成对生状,叶柄长8~20cm;叶片阔卵形,3裂,长10~20cm,宽8~17cm,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硬纸质;幼枝或下部枝上叶(营养枝),较小,常不裂或分裂为3小叶。 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二叶之间,花梗短,无毛,花两性,黄绿色;花5数;萼全缘,浅杯状,花瓣长圆形,顶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每室2胚珠。浆果球形,直径6~8cm,成熟时蓝黑色,上有白霜;种子1~2粒。 花期6~7朋,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75页 图3280)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于石隙、墙边,坡地、沟边或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 【化学】: 附 叶含矢车菊素(Cyamdin)。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Crown gall tissue)含羧乙基赖氨酸(Tysopine)及羧乙基乌氨酸(Octopinic acid)。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09 【药性】: 性味 甘,温。 ❶ 《本草拾遗》:“甘,温。” 功效 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 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❶ 《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川芎,治偏头痛。 ❷ 配大血藤根,治半身不遂。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偏头痛:爬山虎根30g,防风9g,川芎6g。水煎服,连服3~4剂。”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500g,加适量水煎,1天服4次,分2次服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