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瓜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瓜藤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概况】: 异名 地石榴(《滇南本草》),霜坡虎(《广西中草药》),铺地蜈蚣(《四川中药志》),牛托鼻、地枇杷(《湖南药物志》),野地瓜藤(《贵州中草药》),遍地金(《云南中草药》)。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地瓜的茎叶。 原植物 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 形态 落叶匍匐木质藤木,有乳汁;茎棕褐色,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的不定根。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托叶2,圆锥形;叶倒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5~4cm,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疏浅波状锯齿,上面被短刺毛,下面延脉被短毛;基生脉3出。 侧脉3~6对。榕果具短梗,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老枝上,常埋于土内,球形至卵球形,直径1~2cm,成熟时深红色;基生苞片3;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生在榕果口部,花被片2~6,雄蕊1~3枚;雌花生于另一榕果内。雌蕊由2个心皮结合而成,子房球形。花柱2枚。花期4~5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96页.图99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路边、草坡或石缝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9~10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贵州民间药物》:“凉。”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 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❶ 《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 ❼ 《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湖北中草药志》:“治痢疾,跌打损伤,水肿:地枇杷嫩叶尖30g,仙鹤草、蒲公英各15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