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禹白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禹白附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 白附子(《中国药典》),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基源 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独角莲的块茎。犁头尖属全世界约35种;中国有13种。其中6种药用。 原植物 独角莲Typhonium giiganteum Engl. 形态 多年生草本。 块茎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cm,外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cm,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名),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cm,宽9~25cm,先端渐尖,基部箭状,后裂片叉开成70°的锐角;中肋背面隆起,Ⅰ级侧脉7~8对。 花序柄长约15cm。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管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cm,粗约3cm;檐部卵形,展开,长达15cm。 肉穗花序几无梗,长达14cm;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cm,粗约1.5cm;中性花序长约3cm,粗约5mm;雄花序长约2cm,粗约8mm;附属器紫色,长2~6cm,粗约5mm,圆柱形,直立,基部无柄;雄花无柄,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圆柱形,胚珠2;柱头无柄。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04页.图版18∶9-1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荒地、山坡、水沟旁。中国特有,分布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 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 【生药】: 采集 9~10月挖取块茎,除去残茎及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外皮,也有不去皮,晒干。 药材主产于河南禹县、长葛、甘肃天水、武都,湖北;此外山西、河北、四川、陕西等地也产。 鉴别 性状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根痕。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以个大、肥壮、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 基本组织外侧有大形粘液腔;散有类圆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μ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主,偶有周木型,导管直径至62μm。淀粉粒众多,细小,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偶见层纹,复粒多见,由2~8分粒组成。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327页.图248) 理化 ❶ 取样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冷浸24小时,吸取上清液30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β-谷甾醇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距20cm,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所有斑点均为灰蓝色。(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40页.图33左)❷ 上述石油醚提后的药渣,挥尽石油醚,再加甲醇10ml,浸泡24小时,吸取上清液30μl点于硅胶G板上,以β-谷甾醇-D-葡萄糖甙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展距20cm,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图见同上.图33右) 加工炮制 ❶ 生禹白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每100kg禹白附,用生姜,白矾各12.5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粘液质、草酸钙、蔗糖、皂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肌醇[1~3]、生物碱[4]。 从茎中得到胆碱、尿嘧啶、琥珀酸、酪氨酸、缬氨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三亚油酸甘油酯、二棕榈酸甘油酯和β-谷甾醇[5]。含有外源凝素(Lectin)并进行了纯化和化学特性测定[6]。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植图鉴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02 [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1972:439 [3] 药学学报 1962;9(11):643 [4]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1689 [5] 中草药 1985;16(3):138 [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部 1986;(4):135(CA 1985;103:27135e) 。【药性】:性味 《四川中药志》:“大温,甘、辛。有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胃、肝二经。” 功效 祛风痰,通血脉,定惊,止痛。 主治 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瘰疬,破伤风。 ❶ 《中国药用植物志》:“治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生者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天麻、羌活、白芷,治跌打损伤。 ❷ 配细辛、白芷、藁本,治偏头痛,神经痛。 方选和验方 ❶ 玉真散(《中国药典》)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破伤风:生禹白附360g,防风30g,白芷30g,生南星30g,天麻30g,羌活30g。以上6味,共研细粉,过筛,混合均匀。 外用调敷患处,内服1~1.5g。孕妇忌内服。 ❷ 牵正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中风口眼歪斜:制禹白附60g,全蝎、僵蚕各30g。研粉,每服3g,开水送服。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破伤风:白附子36g,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天麻、天南星各6g。共研细粉。成人轻症(或预防)每次服9g,每日1次,连服3天;重者首次服18g,以后每次服9g,连服2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