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亦称“国际收支支出分析法”。从国民收入的产出与支出关系的角度来阐释国际收支差额的理论。“吸收”即支出,指一国居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30年代大危机与金本位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已不能充分适应于战后的经济成长条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工作的J.J·波拉克于194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以贬值应付投资过度》的研究报告,论证了降低汇率不能纠正由投资过度造成的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1950年,波拉克的同事S.C·蒋揭示了国际贸易怎样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国内总收入的变动,并指出可从经常账户的净余额来衡量国际贸易对国内总收入的直接影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S·亚历山大于1952年,在《贬值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一文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其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或总收入与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吸收之间的差额。设Y表示总收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M和X分别表示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国际收支可视为经常项目差额B,故有: B=X-M (1)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有: Y=C+I+G+X-M (2) 令A=C+I+G,并将(2)式带入(1)式,整理得: B=Y-A A即总吸收或总支出。如Y<A,表明国际收支逆差;Y>A,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因此,要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要么相对于吸收来说增加总收入,即采取所谓的支出转换政策;要么相对于收入来说减少总吸收,即采用支出减少政策。任何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都可以从增加收入或减少吸收的角度来评介。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起作用的。因为B=Y-A,所以△B=△Y-△A。首先,货币贬值对吸入有直接效应(△YD);其次,货币贬值对吸收也有直接效应(△AD),以及通过收入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效应α·△YD,α为边际吸收倾向。故有: △B=△YD-△AD-α·△YD 整理得: △B=△YD(1-α)-△YD 故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般而言,贬值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内外的平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