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国家的败亡,往往是由于官吏的腐败,乃至渎职违法造成的。

这里反映了儒家重视吏治,提倡廉政的思想。语出《左传·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宋国太宰华父督杀宋殇公,立宋庄公。

华父督为得到诸侯的谅解,先后向齐、陈、郑诸国送去礼物作为贿赂,也以郜大鼎赠送鲁桓公。鲁桓公接受郜鼎,并将鼎陈列于太庙。鲁大夫臧哀伯批评鲁桓公“非礼”,认为接受贿赂又公诸于众将在百官中产生“灭德立违”的榜样作用。

他指出如果百官都竞相仿效,那么在鲁国怎样惩治贿赂行为呢?张扬华父督的贿赂行为,就会引导官吏们贪赃枉法。官吏们贪赃枉法,必然导致国家的败亡。

因为官吏们贪赃枉法,必然激化同民众的矛盾而“怨之所聚,乱之本也”(《左传·成公十六年》)。民众群起反对,必然导致政治统治的瓦解。所以荀子也说:“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可见,官吏的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存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