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梦溪笔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书名。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计六○九篇。成书于作者晚年,即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17目,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逋鹤》、《晏元献诚笃》、《王珙杀画工》、《恐钟有声》、《李顺》、《乘隙》。 ☚ 勘杀人贼 逋鹤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笔记。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梦溪园,故名。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目,约六百条,涉及当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政治、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众多门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记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高超关于合龙堵口的先进方法等,均为珍贵科技史资料。书中对王小波、李顺起义以及当时诸种社会现象有所记载,对典制礼仪之演变、赋役制度之弊害也有较翔实的叙述与分析,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学识和进步思想。文字简洁流畅,富有文学色彩。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胡道静校注本。 ☚ 文昌杂录 东坡志林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笔记著作。宋沈括撰。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进士。神宗熙宁初,任馆阁校勘,参与王安石变法。累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知延州。元丰五年(1082),以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为西夏攻陷,坐首议筑此城,贬均州团练副使,起复为光禄寺少卿,分司南京。晚年居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自号梦溪翁。博学善文。有《长兴集》等。《梦溪笔谈》为其晚年所著,二十六卷,分为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门,又有《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其中记诗论诗之语,后人曾辑为《沈存中诗话》。沈括论诗,称“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此病最难为医也”。沈括精于音律,其论诗与乐之关系,称:“古诗皆咏之”,乐声与诗意相谐,“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所论甚是。沈括又博学多闻,其考释诗句词语亦多可资取。唯沈括乃科学家,解诗间有求实太过之病,如称白居易《长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云:“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称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称韦楚老《蚊诗》“十幅红绡围夜玉”云:“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所论未免过于拘泥。王楙《野客丛书》即讥其“以九章算法”解杜诗,不知“参天二千尺”乃“言其极高尔”。有《四库全书》本、胡道静校注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 ☚ 青箱杂记 沈存中诗话 ☛ 《梦溪笔谈》 笔记。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沈括晚年定居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在此将平生见闻、谈论及个人独到见解陆续撰写成文,汇集成书。故名《梦溪笔谈》。该书共分十七门,有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分类记事,计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各个科学领域。其中自然科学内容占大半,具体而准确地总结了北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自然科学资料和历史事件资料。如布衣毕生的泥活字印刷板,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其建筑技巧,农民领袖李顺起义事迹等,均记载详实。沈括本人博学多才,在数学、生物、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等诸多领域均有惊人的学术贡献。其突出的科研成果首先大大丰富了此书内容。加之作者亲自涉足大江南北,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记录下大量真实可贵的内容,使该书既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又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为研究十一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梦溪笔谈 [原文](节选) 卷十一 官政一 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饷之,尚或不足。 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 运粮之法,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其间队长不负,樵汲减半,所余皆均在众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负之米又以均之。则人所负,常不啻六斗矣。 若以畜乘运之,则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所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凡师行,因粮于敌,最后急务。 [鉴赏]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沈括(公元1031年—公元1095年),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人。仁宗嘉佑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全书26卷,又补笔谈2卷,续笔谈1卷。“梦溪,其润州别业也。括在北京,最为博洽;是书凡分十七门,于遗文旧典、文章技艺,以及小说家言,无不赅载;而乐律、象数二类,尤其专门绝学。”由此可见《梦溪笔谈》并非专门的军事著作,但是其中言兵的部分,却提出了用兵作战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军粮的运输。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作战的后勤保障,不无参考价值。 国家不可一日无兵,军队不可一日无粮。古代作战的后勤,主要是粮食和物资。各类物资虽然都不可少,但是“用兵制胜,以粮为先”,就比较而言,粮食保障又是最重要的,应该摆在第一位,自古固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师行常饱,而敌不消”,部队行军作战,必须吃饱饭,以保锐气不减。也就是说,有粮才有可能保持士气,有粮才有战斗力。因而粮食保障,自然成为攻守成败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又是“粮食之战”。 《梦溪笔谈》卷之十一的《官政一》,认真分析了军粮运输的种种困难。它说,运粮的成法,每人背驮粮食六斗,这是拿总数来计算的。其中队长不驮粮,打柴取水的勤杂人员驮粮减半,多出来的粮食,都平摊给众民夫。更有半路染病或者死亡(包括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的,他们背驮的粮米又拿来平摊。那么,每人实际背驮的,常常不止六斗。如果用牲口车运粮,每峰骆驼驮三石,马、骡子每匹一石五斗,驴一石。比起用人运粮,虽然驮的多,费用少,可是在行军作战中,打草放牧不能及时,牲口大多饿瘦至死。死掉一头牲口,连负驮的粮食一齐留下。那么,这样比起用人背驮,还是利弊各占一半。《梦溪笔谈》的作者,作过概算:一卒用粮由一夫运,可供应18天,如果包括往返,只能供应9天;改由两夫运,可供应26天,来回为13天;由三夫运,供应31天,来回为16天。一卒由三夫供应,就到了极限。如果起兵10万,辎重兵占去3万,只有7万人用于驻守和战斗。为了保障供应,须动用民夫30万,此外再难增加补给人员了。完全靠己方运输,不但增加开支,而且军队势必难以深入敌人腹地。因此,《梦溪笔谈》主张:一是“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饷之,尚或不足”。就是说军队里不能容许存在吃闲饭的人,一个人吃闲饭,需要两三个人给他运送军粮,有时还感到不够;二是“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就是说,大凡军队出征,从敌区内获取粮秣,是最要紧的事情。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时代的一部科学史著作,作者沈括(1031-1095年)。此书用笔记的形式,记述了当时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作者对它们的见解。全书共29卷(其中《补笔谈》3卷),609条。关于音乐的资料约占51条,主要集中在卷五、卷六和《补笔谈》卷一的“乐律”部分。其内容涉及乐器、歌法、乐曲、律数、古今宫调等方面,专论燕乐调式结构、音高、杀声、定弦法、正声与变声关系的占其中13条。对于研究燕乐起源、燕乐二十八调系统、燕乐和雅乐的乐律关系,唐宋大曲的结构及演奏形式、唐宋字谱等课题都有重要的价值。 ☚ 乐书 乐府诗集 ☛ 梦溪笔谈笔记。北宋沈括(1031—1095)撰。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三十卷。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进士,累官太子中允。翰林学士,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政治家。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参与制定新法。晚年遭保守派迫害,一再贬谪。五十七岁后闲居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东郊),筑室名梦溪。根据科学实践和平生见闻著此编。 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十七门;《补笔谈》仅分其中十七门,《续笔谈》不分门。按笔记体例共载六百○九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 医药、历史、文学、艺术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自然科学条目居三分之一。总结了古代直到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记录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多为正史所不载,成为重要科技史料。记述各种社会历史事实,如李顺起义, 赋税徭役扰民,宋代西北和北方边备利弊,以及典制礼仪的演变,极具史料价值。沈氏诗文俱佳,记载故事、乐律、艺文、书画谬误、讥谑等门,多有文学史料,为研究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材料,旦往往被后世艺术创作取资。本书为笔记文学之上乘。最早有宋乾道二年(1166)刻本,今存元明复刻宋本。一九五六年,胡道静据清光绪番隅陶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参以十数种版本校注出版《梦溪笔谈校证》、一九五七年,又有《新校正梦溪笔谈》,颇便研读。 《梦溪笔谈》综合性随笔杂记。北宋沈括撰。1086年在京口筑梦溪园。全书共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共分17门。故事2卷,乐律2卷,人事2卷,权智1卷,收画1卷,辩证2卷,象数2卷,艺文3卷,杂志2卷,药议1卷,谬误1卷,技艺1卷,神奇1卷,官政2卷,异事1卷,讥谑1卷,器用1卷。其中关于石油的论述仅一则250多字,从中可以得到多达10项科学信息,除选择了石油予以命名描述石油性状和产出情况外,最重要的是提到石油生于地下深处,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这已经接触到石油运移的概念。这是古代对石油认识的最高水平。这个认识直到1885年,美国学者怀特提出背斜论后,才被超出。《梦溪笔谈》现存609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50个学科,还有领先世界2~8个世纪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10项以上。书中有关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条目占1/3以上。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冶金、建筑、医学、动植物等多学科领域。该书最早提出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的科学结论;最早记载了物理学的磁偏角,比西方记载早400多年;最早推测出太行山“乃昔之海滨”;最早提出石油的命名;在数学方面创立“陈积术”、“会圆术”。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如毕 ![]() 主要责任者: (北宋)沈括;金良年 责任方式: 撰;点校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80 千字 页码: 1-305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Z429.441 语种:中 定价:38.00 出版时间:2020-12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8条词条。 被引频次:18 梦溪笔谈 087 梦溪笔谈书中收录了北宋在磁学、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成果。它最早记载了人工磁化、制造指南针的方法,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对针孔成像和球面镜成像作了理性的概括,并指出可用凹面镜向日取火;在声学方面记载了用纸人显示声音的共振,同时还指出了“虑能纳声”即声波由地面下传播能量衰减小,故能传播较远的道理。 ☚ 墨经 小罅光景 ☛ 梦溪笔谈 040 梦溪笔谈见34061沈括。 ☚ 本草经集注 化学史通考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mengxi bitan书名。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于11世纪末年成书,有一部分脱佚。书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各门科学技术的史料,在国内外获得很高的评价。内容包括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凡609条。此书是一部综合性的随笔杂记,涉及范围有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学、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对于万事万物仔细观察、亲自实践、认真思索、追根求源所得出的结论。如在自然地理方面,他见到雁荡山诸峰“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认为是“当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有巨石峭然挺立耳。”他看到西北黄土地区,“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认为也跟大水的冲激作用有关。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认为他说的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就是流水的侵蚀作用。西方一直到1780年苏格兰人J·H·赫顿才提出类似概念,比沈括晚600多年。书中还有论述物候的内容,如对于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解释,认为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植物开花日期也因此延迟,正确阐明了高度和气温的关系。书中有一段是论述石油的,“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这里第一次出现“石油”这个名子,并沿用至今。同时还论及“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断言此物后必有大用。如今证实其论证是大体正确的。书内还有一段关于海陆变迁的精辟论述:有一次他奉命出使辽国,沿着太行山山麓北行,见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乃断言:“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堙耳。”这里论证了海陆变迁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并且所采用的生物地层学、历史比较法、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等“以今证古”的现实主义原理,至今仍然是研究地质历史所依据的重要方法。在欧洲,如意大利达·芬奇等也曾发表用化石证明海陆变迁的见解,但其谈论地质现象的时代,要比沈括晚400多年。凡此等等,不胜枚举。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根据清光绪年间陶氏爱庐刻本整理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可以参考(参阅“沈括”)。 ☚ 元和郡县志 华夷图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学术笔记、古代科学技术史名著。北宋沈括撰。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神宗时历官昭文馆校勘、史馆检讨、集贤校理、司天秋官正、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知宣州、青州、延州等官职。多次受朝廷差遣,巡察两浙、河北等地农田、水利、差役及边防事务等。博学善文,才学胆识俱佳,具有科学头脑与办事能力。在与辽使谈判宋辽边界争议与领导防御西夏军事进攻的战争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其见解与措施,都能切中肯綮。他曾参与考订礼制、校证新历、治理水患等活动,对于天文历法、音律数学、医学药物、农业水利、生物矿冶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诗词歌赋、音乐艺术、历史考古等人文科学都有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研究。他的学术活动,往往能突破旧文献的范围,而辅之以亲身的观察、实验。这使他对自然现象与科学理论,具体事物的记录、描述、论说,有着较坚实的事实基础,而更接近于科学与实际,使他的见解往往超越前人,而富于科学性。 ☚ 中华古今注 事物纪原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Mengxibitan是北宋沈括所作的一部笔记。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参加过王安石变法,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撰写了这部著名的笔记,以所居梦溪园为书名。《梦溪笔谈》26卷,又有《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笔谈》内容极为丰富,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共17目600余条。《笔谈》在学术价值和历史资料上,都堪称是一部丰富的遗产。作者科学地纪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构置等。对于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古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作者都提出了不少正确的见解,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本书记载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如宋朝经略西北、与西夏的关系、宋代赋役情况,以及众多历史人物的材料等都可以弥补《宋史》的不足。作为一部产生于封建时代的笔记,书中反映出的“宿命论”思想,尤其是笼罩在“神奇”“异事”两卷中的神秘主义色彩,都是我们在吸收其科学性的精华时,也应注意剔除的糟粕。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阅读十分方便。 ☚ 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 ☛ 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的地文学著作,北宋沈括著。提出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根据古生物遗迹,正确论述了海陆变迁这一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并用以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沈括提出的流水侵蚀观点,欧洲到15世纪才出现,即芬奇(L.da Vinci)的流水侵蚀学,比苏格兰人郝登(J.Hutton)在1980年提出同样观点早600多年。同时,他通过实地观察,弄清了地形、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书中关于这些地理学的一些见解,可谓超越时代的预见,在其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亦未见有媲美的。 梦溪笔谈书名。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另《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梦溪”为作者晚年隐居地(今江苏丹徒县郊)。共分十七目、六百零九则,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地质、气象、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技术、文学、历史、音乐和美术等。其中毕昇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磁偏角、草药的采集、石油等反映了当时的最高科学水平。关于农民起义领袖李顺及赋役繁重、典制礼仪等史料也较翔实。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26卷补笔淡3卷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等17类。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历史、考古及文学艺术诸方面。文章用笔简洁,行文精确严谨而不乏文采。有元刻本,明仿宋本。文物出版社1975年影印元刻本。 ☚ 沈括 新校正梦溪笔谈 ☛ 梦溪笔谈mèng xī bǐ tán《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3)。笔记书名。北宋沈括撰。30卷。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等。为北宋科技成就的总结。另有大量条目记载当代政治、军事及传闻轶事、艺文掌故。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北宋沈括(1031—1094)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以父任为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入昭文馆编校书籍,为馆阁校勘,博览官家藏书。后曾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知延州等。元丰五年(1082),夏人攻陷永乐,坐首议筑此城,责授均州团练副使。晚年以光禄寺少卿,分司南京,来到润州(今江苏镇江)。据《四库全书总目》引视穆《方舆胜览》说,沈括在润州朱方门外,曾梦至一处小山,花如覆锦,乔木覆其上,梦中极为快乐。后守宣城,有位道人说京口(今江苏镇江)山川之胜,并说郡人有地欲出售,沈括遂用30万钱买下来。后至其他,如同梦中所游之处,遂筑室居住,名曰“梦溪”。沈括在梦溪居住期间,想起平日与客所言、时事传闻、制作奇巧及书中保存奇闻等,随笔记之。上至朝廷故事,下至闾巷之言,无不记载,而成此书。因其居于梦溪,又以笔记体裁完成此书,故取书名为《梦溪笔谈》。此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包括农林、天文、历法、气象、物理、数学、化学、动物、地理、文学、史学、考古、医药、水利工程及建筑等。全书共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门,分类记事,一事一条,约六百多条。内容丰富,考辨精邃,保存了许多可贵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如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关于合龙堵口的先进方法,建筑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建筑成就等。关于社会历史部分,记载了李顺起义事迹和赋役扰民等实况。有关北宋时西北和北方军事的利弊,典制礼仪的演变等,书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书中还记载了沈括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创见。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十二气历”,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阳历与农历相结合的历法,比英国出现的类似历法“肖伯纳历”早了800多年。在地质学方面,关于山岳成因,水流侵蚀、冲击作用的理论,也是沈括在此书中谈的最早。在数学方面,书中记载了沈括发明的“隙积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和“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书中记载了沈括在世界上最先发现 “磁偏角”的成就,他说,指南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书中所记,皆沈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见,皆有补于世,学术价值非一般笔记或杂史可比,在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此书最初为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分别单行于世。后马氏刻本合而为一,并重编补笔谈为三卷,续笔谈十一条为一卷,附于书末。其序称“世所传补笔谈,每篇首必题所补之卷,又有前几件及中兴后之分。如补第二卷后十件之类,似非后人所得而创,其为旧本无疑。原书二十六卷,“不补者十,余各有补”(《四库全书总目》)。但考之其书,多不合。如故事不御前殿等十件,补第二卷是正确的。但厩屋庑、梓榆为朴二件亦补第二卷“故事”中,就不对了。再如子午属寅、本论纳甲语补入第六卷“乐律”,卢肇论海潮当补“象数”类而补入九卷之“人事”类,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六件,大抵皆权智,当补入第十三卷却被补入第十五卷“艺文”类。据此可知,补笔谈和续笔谈并非沈括原帙,当为后人传抄有误。也有以补笔谈、续笔谈续原书增为三十卷者。《宋史·艺文志》谓其书二十五卷,郑樵 《通志·艺文略》记为二十卷。乾道二年(1166)汤修年重为勒著定本,定为二十六卷,重新校刻,颇为完善,后世相承而传。今传本不一,《稗海》、《海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为二十六卷,补笔谈一卷,续笔谈一卷;《津逮秘书》本二十六卷;《四部丛刊续编》本二十六卷,附张元济 《校勘记》一卷;《四库全书》本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 《说库》、《古书丛刊》本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 《无一是斋丛钞》为一卷; 《说郛》 (商) 不分卷;《旧小说》引四十六则;《宝颜堂秘笈》汇集《梦溪补笔谈》二卷。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 《新校正梦溪笔谈》,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1975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元刊梦溪笔谈》。选注本多种,主要有197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安徽科技出版社、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梦溪笔谈选注》和 《译注》本。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百科全书式的光辉著作 《梦溪笔谈》,是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全书共30卷,著于1083—1094年,是一部以笔记为体裁的科学巨著。该书记录了沈括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见闻,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著作。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地理、地质、地图、生物、气象、冶金、建筑、印刷、水利、兵器、医药,以及政治、外交、历史、文学、考古、文博等广阔的领域。书中除记载了沈括本人的学术成就外,还记载了当时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冷锻瘊子甲、灌钢技术、水法炼铜、淮南漕渠的复闸、苏州昆山浅水中的筑堤法等。其中不少的记载,还是史籍上的唯一记载,如喻皓的 《木经》,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早期的指南针装置,卫朴制定奉元历,水工高超的巧合龙门的三埽施工法等,都是有赖于它的记述方为后人所知。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水经注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百科全书式的光辉著作 《梦溪笔谈》,是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全书共30卷,著于1083—1094年,是一部以笔记为体裁的科学巨著。该书记录了沈括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见闻,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著作。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地理、地质、地图、生物、气象、冶金、建筑、印刷、水利、兵器、医药,以及政治、外交、历史、文学、考古、文博等广阔的领域。书中除记载了沈括本人的学术成就外,还记载了当时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冷锻瘊子甲、灌钢技术、水法炼钢、淮南漕渠的复闸、苏州昆山浅水中的筑堤法等。其中不少的记载,还是史籍上的惟一记载,如喻皓的 《木经》,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早期的指南针装置,卫朴制定奉元历,水工高超的巧合龙门的三埽施工法等,都是有赖于它的记述方为后人所知。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水经注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宋代综合性学术专著,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沈括对文史考古、科学技术都有研究和创造性的见解。晚年总结学术领域中知识与经验,撰写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政治、军事、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共计六百多条。沈括曾先后主持过汴渠测量和长江下游的水利工程。《梦溪笔谈》记载有当时水工建筑技术的情况,如介绍分级筑堰拦水、量水面差的水准测量方法、水中筑堤法,以及下游地区复闸的修筑与运用等等。 ☚ 吴中水利书 宋史·河渠志 ☛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晚年的一部笔记体文集。约成书于11世纪末。因其晚年在今江苏省丹徒县郊外隐居,居处叫“梦溪” ,与笔砚交谈,故称 “笔谈” 。原编为30卷,今传本26卷; 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计609篇。该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音乐和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其中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及磁偏角的记载,第一次“石油” 的命名,水工高超创制黄河防洪的合龙堵口施工方法等,反映了当时的最高科技水平。该书载有许多 “正史” 所没有的音乐史实,是研究唐宋音乐的重要资料。其他许多历史史实的记载,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被誉为宋代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宋沈括所撰科学名著。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原书三十卷, 现传本二十六卷, 另有《补笔谈》三卷, 《续笔谈》一卷, 共十七门, 六百余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学、音乐、绘画等广阔领域,包罗宏富。载有世界上最早地磁偏角纪录及沈括所创“隙积术”(高阶等差积数的求和法 ) 、“会圆术”等当时最新成果, 集中反映了北宋自然科学达到的光辉成就, 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科学著作和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册,一三五页)。通行本以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所出胡道静校注本为佳。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东京梦华录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写的一部综合性科学著作。计26卷。因写于润州 (州治今江苏镇江) 梦溪园,故名。成书于11世纪末。卷列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目计609条,虽自称“所录唯山间木荫、率言谈噱,不击人之利害者”,实际上内容涉及礼仪、典章、经济、刑法制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医学、工程技术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书中多处谈到经济问题。如卷四《辨证·二》中解释短陌钱法说:“今之数钱,百钱谓之陌,借陌字用之,其实只是百字,如什与伍耳。唐自皇甫鎛为垫钱法,至昭宗末,乃定八十为陌,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又减三钱,以七十七为陌,输官仍用八十,至今输官钱有用八十陌者。唐书,开元钱重二铢四参, 今蜀郡亦以十参为一铢, 参乃古之絫字,恐相传之误耳”。卷十一《官政一》推崇所谓博籴之法,认为“以此商人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充足,不为诸郡分裂,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并记载著者在三司时,曾将刘晏理财和籴之术赋予实践,取得成效。对于皇祐年间范仲淹为救吴中饥荒而“宴游兴造”,“以有余之财以惠贫者”的救荒办法,沈括称赞其“荒政之施,莫此为大”。对赋税扰民现象,书中也有反映。书中自然科学部分主要反映我国古代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也载有作者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如卷十八《技艺》较详细记载了毕昇泥活字印刷术。书中记载丁谓主持修复被焚毁宫殿制定的“一举三得”的施工方案,生动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工作中运用类似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沈括第一次提出“石油”的名称,对石油的性能和用途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其他如河工高超合垅堵口之法,工匠师喻皓的建筑成就,凡此等不一而足。《梦溪笔谈》是研究北宋以前科学史的重要文献。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当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将其誉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 富国策 伯牙琴 ☛ 《梦溪笔谈》meng xi bi tan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沈括(Shen kuo) 梦溪笔谈书名。二十六卷。另有《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宋沈括撰。成于北宋元祐初年,有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门。内容涉及史事、音乐、绘画及当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诸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资料。 (参考图410、41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