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涎树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蛟龙木、落地金钱(《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豆科猴耳环属植物围涎树的叶、果实、种子和全植株。 原植物 围涎树Pithecellobiurn clypearia Benth.,又名鸡心树(海南),洗头树(广东),半边旗(广西),猴耳环(《中国植物志》)。 形态 乔木,高3~10m;嫩枝具棱,密被黄褐色柔毛。 托叶早落,二回羽状复叶,羽片3~8对;通常4~5对;总轴及叶,叶柄中部以下具腺体;下部小叶3~6对,顶端的小叶6~16对,近斜菱形,长1~7cm,宽0.3~3cm,先端的小叶最大,依次往下则渐小,革质、有光泽,两面均被褐色短柔毛,基部偏斜、不等侧,近无柄。花数朵组合成头状或排列呈腋生的复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萼齿5;花冠白色或浅黄色,长0,4~0.5cm,中部以下合生,裂片披针形;雄蕊长约为花冠2倍,基部合生;子房被毛,具短柄。荚果圈卷,宽1~1.5cm,边缘波状,种间缢缩;种子4~10,椭圆形或圆形,长约1cm,种皮皱缩。 花期206月,果期4~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20页.图2369)。【药性】: 性味 微苦、微涩,凉。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烧、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干品研粉调茶油涂患处,或鲜叶捣烂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