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回河之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回河之争

北宋政府内部修治黄河的方略之争。

宋神宗、哲宗时,对导河东流或北流,颇有争议。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决,泛滥大名府、恩、冀等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东北入海,是为北流。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塞口,修六塔河,黄河归故。当年又决口。嘉祐五年,又在大名第六埽决口为两股河。经旧马颊河故道,至阳信(今属山东)东北入海,是为东流。

嘉祐初对修六塔河,宋人已有争议。另还有两次争议:(一)神宗熙宁初,一主维持北流,沿岸筑堤,下游河床深阔,可防御契丹;一主塞北流,开两股河东流。

神宗同意后说,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封北流。至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河决口,复北流,东流塞。

(二)哲宗时,回河东流之议再起。论者认为北边有塘阻契丹,若任流过,无险可倚;又河口若再北移,南岸将属辽界,河南一带地势平坦,直抵京师,更为危险。

反对者则认为塘无军事价值,地形北高,河道不会北移。争论数年,至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封北流。

但元府二年(公元1099年),河决依旧北流,东流断绝,回河之争亦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