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善友太子入海求宝(局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善友太子入海求宝(局部) 【作品赏析】: 故事原出《贤愚经》,后入《报恩经》。 说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二王子,一名恶友,一名善友(又译为善事)。善友仁慈,施舍国库珍宝,救济众生。后去海龙宫取宝时,恶友相随去宝山;恶友因未寻得宝珠,中途返回。 善友历尽艰辛入龙宫取得如意宝珠,回归途中遇恶友,被其用竹针刺瞎双目,夺宝而去。 后遇牧牛人得救,流落利师跋国弹筝卖艺,旋被雇佣去王宫看护果园。公主游园为其筝声所动,两人相爱,起誓立盟,善友双目当即复明,原来两人儿时已定终身。 善友回国,不计恶友前愆,供奉如意宝珠,为民祈福,刹时,粟米衣物珍宝纷纷从天而降。这个故事,在敦煌壁画中始见于北周,画面大半描绘国王问仙求子,为善事(友)太子建筑四时宫殿及善事(友)出城游观,诸如路遇乞讨、农耕、渔狩、虫鸟相食等,表现太子出世不凡、见苦思济的“善行”。 85窟这幅“善友太子入海取宝”故事画在《报恩经变》下部左方,著重表现故事的后段,即善友入海取宝及其善果:善友遇救,园中遇公主相爱,乘象回国,与父母相见及天雨珍宝等。这些情节占据了大片画面的主要部位,表现了两方面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世俗人情味。 特别是果园树下弹筝与公主相会的画面常为观者称道。构图作两人对坐,善友膝头横卧古筝,左手抚弦,右手弹拨,头微仰,一副旁若无人、专心弹琴的神情。 利师跋国公主端坐对面,凝视善友,听琴入神。背面画并例两棵树,树冠作两个椭圆形,郁郁葱葱,气氛显得非常亲切宁静。两人对坐、双树并列、树冠相依的构思,布局喻意切题。。
晚唐 壁画 敦煌莫高窟85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