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哥申克龙效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哥申克龙效应 国际比较项目(ICP)在双边(两国的)比较中计算两国间的购买力平价(PPP)和GDP数量指数时出现的一种现象。 ICP在将GDP支出细类,例如“面包和谷物”的PPP逐级汇总到例如“食物”类、“食物、饮料和烟草”类、“居民最终消费”类的PPPS过程中,采用的是加权的算术平均数公式,加权用的权数是两国各自GDP各类支出在GDP总额中的权重。对于A国(本原国或分子国)来说,在与B国(基准国或分母国)比较的过程中,当用B国的支出加权时,其对B国的PPP会偏高(即其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于B国来说会偏低),其GDP数量对B国GDP数量的比率就会偏高;当用A国本国的支出加权时,情况就会相反。 于是就出现两种结果。 这种现象被称作“哥申克龙效应”。 为了消除这种现象,ICP采用了费雪理想公式将两种结果加以几何平均,这样就得出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折衷的结果,以满足ICP对双边比较的要求。参见“国际比较项目”、“购买力平价”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