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响铃、黄包袱、雉尾、牙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响铃、黄包袱、雉尾、牙旗 据回内所述,这是驿卒饰用之物,具体形象在词话本此回插图中可见。 铃,是驿卒在急速行进中向前方道路、驿站报警,以便行人趋避、接应,驿站早作预备之物。前人诗文多有描写,清沈名荪《进鲜行》:“钲声远来尘飞扬,行人惊避下道傍。”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卷三十八:“每行官道,辄闻铃声,驿马络驿不绝。”黄包袱,用以包裹文书。 按驿制,包袱中当还有木夹板夹持文书,以防破碎。如元、明时规定,急递铺兵必须备有夹板一副,夹板外还须包以漆绢,以防受潮。此处所说的“黄包袱”,即此类防潮的包裹物,且因递送官文书,故用黄色。雉尾,这是仿古羽书之意,表示紧急。 《后汉书·西羌传论》:“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系,羽书日闻。”注:“羽书即檄书也。《魏武奏事》曰‘边有警急,即插羽以示急’也。”牙旗,指边饰锯齿形之小旗,即在插图中驿卒背后包袱上所插的两面小三角旗。 按驿卒似无用牙旗之制。可能作者这里是将它作为驿卒的通行凭证来加以描述的(《河工器具图说》“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其实,古代驿卒是另有通行符牌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