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谐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谐理论 1955年由奥斯古和坦南勃姆一起提出的认知均衡理论之一。 该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认知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引进到认知过程,把认知变化数量化了,从而可以预测认知的变化。构成和谐理论的维度有三个,即评价、力量与活动。评价:是指对认识对象的态度;力量:是指认知和态度改变的力量,它有大小之分;活动:是指认知态度的实际变化,即指向哪个认识对象和态度改变。该理论与海德的均衡理论的不同之处,就是把认知系统中认知失调的程度分为几个级差,使之具体变为数量表示。 该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SD”法,即称意义微分法。它克服了过去认知理论的抽象性,对心理测量和心理预测均有意义。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用于复杂社会生活时,还须做具体分析与补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