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诈病2943装病。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连城庙前〖〗。广东中山南蓢合水〖〗、从化吕田〖〗、深圳沙头角〖〗、惠州市区〖〗、东莞清溪〖〗。粤语。广东开平赤坎〖 〗、鹤山雅瑶〖〗、东莞莞城〖 〗、顺德大良〖〗、番禺市桥〖 〗、花县花山〖〗、从化〖 〗、增城〖〗。香港〖〗、香新港界锦田〖〗。澳门〖〗。闽语。广东中山隆都〖〗。
有病

有病

婉称自己有病:负薪之忧 负薪之病 负薪之疾
古代士人自称有病的谦辞:负薪
身体有病:违忧
衰弱生病:羸病 羸疾
有病在身:抱病 抱疴 抱疹 负病 负疾 负疴 负疴
衰弱抱病:衰病 衰瘵
疾病缠身:被病 被疾
长期卧病在床:沉绵枕席
病卧在床上,不能起身:卧床不起
假装有病:造病 诈病 诈疾 装病 详病
以生病为借口:称病 称疾(~不朝)

☚ 生病   生病的样子 ☛

诈病

身体健康的人为达到欺骗目的,假装有病。诈病的人模仿病症的能力与医学知识水平有关,但常有症状混乱,过分夸大,前后矛盾,病程异常,治疗无效,突然恢复正常等表现。

诈病

无病者假装有病,轻病者诈称重病的行为。诈病者为了让他人相信自己有病,往往对自己诈称的疾病编造一些症状,而且夸大其辞,把症状说得很严重,同时也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如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有的甚至假装精神病,动作奇怪,胡言乱语,模仿精神病人的表现。但诈病的人通常没有与所装疾病相对应的体征,有经验的医生一经检查便可发现破绽。

诈病

诈,假诈。诈病即本无病而假装患病。《伤寒论·平脉法》: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

诈病malingering

系一种伪造病。某些人或某些患者出于某种目的伪造出某些病史、某种症状、某种体征、某种检查结果、乃至某种疾病,要求医生给以治疗、诊断、证明以达到其目的。诈病可极简单易于鉴别;亦可十分复杂极难定论,尤其有经验人员或熟知该病情况的人员伪造的各种情形与所诈之病十分相似时需经反复检查方能鉴别。诈病应和神经精神病鉴别,亦需与某些相似疾病区分。诈病有时涉及刑事与法律责任需严肃对待。

诈病

身体健康者无病装病或轻病诈称重病。目的多为骗取休假、劳保福利或赔偿,掩盖犯罪行为,希望减刑或缓刑等。特点是主诉多,对症状夸大其辞,甚至自相矛盾。

诈病

诈病

身体健康的人,假装有病,称为诈病。也有患者以轻病装作重病,故意夸大原有疾病的症状,否定医疗效果或病情好转者,称为夸大病情。还有一种与诈病相反的现象,隐瞒实际患有的疾病,或病情稍有减轻,即自述已经痊愈,则称为匿病。诈病、夸大病情或匿病均有一定的企图和目的。诈病和夸大病情的目的多为获得他人同情,骗取休假、劳保福利或赔偿、逃避工作分配、掩盖犯罪行为、希望减刑或缓刑等。匿病的目的则有骗取入学、服役、招工或婚姻等。
诈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1)伪装内脏疾病: 如伪装咳嗽、胸痛、咯血而自称患肺结核。将肾炎病人的尿作为自己的尿,或在自己的尿液内掺入蛋白或血液而诈称患肾脏病; 将蔗糖或葡萄糖掺入尿内伪装糖尿病。
(2) 伪装运动功能障碍: 如伪装两手震颤、肢体瘫痪或肢体挛缩等。
(3) 伪装疼痛: 由于疼痛可能不伴有他觉体征,因此诈病者有伪装头痛、心绞痛、腹痛、关节痛或坐骨神经痛等。
(4) 伪装视觉、听觉或言语功能障碍: 如伪装视力减退、失明、色盲、耳聋或失语症等。
(5) 伪装精神病: 在诈病中较常见。一般多装作重精神病,如胡言乱语、情绪骚动、装疯作傻、动作怪异、或拒绝饮食、模仿木僵状态等。须会同精神科医生进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见“法医精神病学”)。
诈病的各种表现主要与诈病者所具有的医学知识、过去的经验或模仿他人的病症有关。其一般特点有: (1)症状混乱而矛盾: 诈病者伪装一种疾病时,不可能将这种疾病应有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表现得很具体、全面; 也不会将各种主要症状正确地组合起来。因而诈病者在叙述主诉症状时往往出现混乱,前后矛盾,易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所识破。
(2) 过分夸大症状: 诈病者为要表现出某种疾病的一定典型症状,往往由于过分的夸大,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伪装。 曾有医生形容:“诈病者看得比瞎子还坏, 听得比聋子还糟,震颤得比帕金森氏病还厉害。”
(3) 不正常的病程: 各种疾病病情的发生、发展多有一定的过程;对于某种特效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发哪些合并症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诈病者的病情往往特别顽固,对任何治疗和休养都不起作用。因此,在严密的临床观察下,不正常的病程也能揭露诈病者。
(4) 突然的恢复: 诈病者病情的恢复,往往是突然好转或痊愈。常见伪装慢性病者,鉴于长期欺骗伪装难以见效; 或其诈病的企图、目的已经达到时,就突然结束其诈病症状,宣告痊愈。
对诈病的鉴定,应请有关专科医生协助进行检查,必要时须组成鉴定小组或鉴定委员会共同进行检验及讨论分析。鉴定时应注意:
(1) 对被检者的看法切忌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能让被检者觉察到对他的怀疑,使其采取对立态度而造成识别上的困难。
(2) 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被检者的每一项症状和体征进行询问和检查,需要时应住院观察,尽量采用精细的诊断方法,取得客观的检验资料; 并严密观察病情的动态发展过程。
(3) 详细了解被检者的过去病史,对被检者所提供的门诊或住院病历、医疗证明、处方、化验单、X线照片、心电图、脑电图资料等,应慎重地进行审核和评价。因诈病者可能将上述文证资料进行伪造、涂改,或以他人(真患病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冒名顶替。因此,必要时须重复该项检查,以资对比;须做有关化验检查时,负责检验医生要亲自提取检材。
(4) 进行详细的临床检验: 临床检验所见通常较难伪装,故应对被检对象的血、尿、粪甚至脑脊液进行常规检验,必要时作生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例如,有些“血尿”患者,尿液检验可证明尿中的红细胞是鸡的红细胞。
(5) 进行详细案情调查,观察被检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有无诈病的动机、目的和企图。对伪装精神病者必要时须住精神病院作进一步检查鉴定。

☚ 法医精神病学   造作病 ☛
诈病

诈病malingering

诊断标准:为了逃避外界某种不利于个人的情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个人利益,故意模拟或夸大躯体或精神障碍或伤残的行为。具有下述特点:
❶有明显的装病动机和目的;
❷症状表现不符合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相,躯体症状或精神症状中的幻觉、妄想,及思维障碍,情感与行为障碍等均不符合疾病的症状表现规律;
❸对躯体或精神状况检查通常采取回避、不合作、造假行为或敌视态度,回答问题时,反应时间常延长,对治疗不合作,暗示治疗无效;
❹病程不定;
❺社会功能与躯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比真实疾病重,主诉比实际检查所见重;
❻有伪造病史或疾病证明,或明显夸大自身症状的证据;
❼病人一旦承认伪装,随即伪装症状消失,这是建立可靠诊断的必要条件。

☚ 无精神病   自杀死亡 ☛

诈病

malingering

诈病

诈病malingering

指有意识地假装患有某种疾病。伪装有病总有一定的目的,如企图逃避某种责任和义务,谋取某种利益和赔偿等。精神科临床较常见的是犯罪后为了逃避刑罚而伪装精神病,但在鉴定案例中并不甚多,国内部分地区统计约占0.4%~1%。诈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医学常识和意愿,多数伪装遗忘、痴呆或精神病。伪装的精神病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或具有幻想性成分,表现夸张、奇特、混乱,经常变动, 前后矛盾,不符合通常的疾病症状。伪装者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常主动显示“症状”, 而当无人时则安静卧床。本人承认伪装,并不能作为判定伪装精神病的惟一根据, 因为真正的精神病人也可能承认自己是伪装的。辨认诈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客观的科学态度,谨慎从事。诈病与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不同,后者并无一定目的, 而是内心需要保持病人角色(sick role),请参见米达斯(Munchausen)综合征。诈病也有别于癔症。癔症病人并无装病的主观愿望和明确目的,其症状乃是心理冲突的反映或象征,用暗示和催眠的方法可以缓解。

☚ 扎拉里约精神能量技术   折衷心理治疗 ☛
诈病

诈病malinger

有意识地假装患有某种疾病的行为。伪装的目的有企图逃避某种责任和义务,谋取某种利益和赔偿等。多数伪装精神疾病。伪装的精神病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或具有幻想性成分,表现夸张、奇特、混乱,经常变动,前后矛盾,不符合通常的疾病症状。诈病与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不同,后者并无一定目的,而是内心需要保持病人角色。

☚ 虚构症   纵火狂 ☛
000050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