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 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