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马相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马相如

【生卒】:前179—前117

【介绍】:

西汉时期文学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年轻时,好读书,爱击剑,因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汉景帝时得充郎官(皇帝近侍),做武骑常侍。后借病辞官,到梁孝王那里作客,与诸侯游士交往。他在梁数年,写了《子虚赋》,记述诸侯游猎的盛况。后来,汉武帝读了这篇作品,大加赞赏,便召他进宫。从此,司马相如有机会接近皇帝,为迎合武帝的心意而献《上林赋》。武帝一看很满意,就命他做郎官。先后任郎官、中郎将、教园令。

司马相如本来是一个“家贫、无以为业”的人。从梁孝王那里回到四川以后,由朋友临邛令的帮助,结识临邛一个大富人卓王孙。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爱好音乐,当时正丧夫寡居,相如就借弹琴表达爱慕之心。文君也爱相如,便趁黑夜从家中私奔成都,因家贫难以为生,复回临邛,开了一家酒店,文君当炉卖酒,司马相如亲自在店里做些洗酒器的杂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些故事和传说,在后代的各种文学作品里,常被当成文人的“风流韵事”加以引用。也有一些进步作家借用他们的事迹,来表示对包办婚姻的抗议和对负心汉的谴责。

《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存赋六篇。以《子虚赋》、《上林赋》最为有名。有人认为《子虚赋》、《上林赋》实为一篇。作者设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对话,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富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以迎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心理。但曲终奏雅,归于节俭,颇有劝谏之意。据《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司马相如作《上林》、《子虚》,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览,字长通,样柯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可见他作赋时所下功夫之深。

司马相如是汉赋(所谓逞辞大赋)的代表作家。他的赋在内容方面虽然多以描写帝王游猎,歌颂帝王“功德”为至,很少涉及人民的痛苦生活,但词彩富丽,结构宏大,艺术性较强。正如鲁迅所说:“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汉文学史纲要》)因而他的辞赋,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均有较大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