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蛾
中药名。 见《名医别录》。别名:晚蚕蛾。为蚕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的雄性全虫。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干。味咸,性温。入肝、肾经。 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萎,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❶ 治阳萎:原蚕蛾(未连者)1升,阴干,去头、足、毛羽。 末之,白蜜丸如梧子。夜卧服1丸(《千金方》)。 ❷ 治遗精、白浊:晚蚕娥焙干,去翅、足。 为末,饭丸,绿豆大。 每服40丸,淡盐汤下(《本草纲目》)。 ❸ 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晚蚕蛾,研为末。 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6克(《太平圣惠方》)。 ❹ 治刀斧伤及一切金疮,止血生肌:晚蚕蛾为末,掺匀,绢裹之(《胜金方》天蛾散)。蚕蛾含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脂肪油。从蛾翅中分离出三种萤光物质,其中主要者为青萤光物质,它是一种喋呤,称为萤光青。还含细胞色素C及变态激素α-脱皮松、β-脱皮松。雌蛾还含有性诱色素。 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2、菸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