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历史地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历史地理学 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发展变迁的规律的学科。 介于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历史时期的地理,即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已成过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复原这些地理环境,把不同时代的已经复原了的地理环境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发展规律,阐明今天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不仅要采用地理学的方法,还要采取历史学的方法。历史地理学有下列分科:(1)研究各个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展的历史自然地理学;(2)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和发展规律的历史人文地理学(可分为历史经济地理学、历史政治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历史军事地理学、历史聚落地理学);(3)综合研究地理要素,并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进行历史考察的历史区域地理学;(4)历史地图学。 历史地理学现在是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就其萌芽与发展过程考察,它原是适应历史学的需要而兴起的,并在很长一个时期被作为历史学的辅助科学而存在和发展。沿革地理是历史地理学中最早萌芽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疆域、政区和地名的沿革。中国历史地理学早期的研究就体现在沿革地理的研究上。2000多年前的杰出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中就包含了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内容,但仅限于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沿革方面,很少探讨其演变因果及发展规律,因此,人们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等同起来看待。降至清代,沿革地理著述增多。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在早期有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在晚期有杨守敬的《历代疆域图》。 民国时期,“中国地理沿革史”首先被列入北京大学的教学科自中。1938年,顾颉刚与史念海合著的《中国疆域沿革史》出版,遂成为旧中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研究中国疆域沿革的专著。顾颉刚还组织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学生创办《禹贡》半月刊(1934)和“禹贡学会”(1936)。学会组织地理考察,成为当时国内一支很活跃的学术团体,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建国后,复旦大学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室(现名为历史地理研究所),为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创造了条件。1981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创办了《历史地理》学术刊物。 1985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建设上有开拓性建树的一部著作。 。【阅读书目】: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侯仁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王育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