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窑
又称大窑。 明清时期无锡砖瓦业的集中产地和成交市场。无锡砖瓦生产有悠久历史,明代进入盛期。 其时,南门外塘沿岸土窑356座(称“洪武窑”),所产砖瓦质量好、品种多,包括修筑南京城墙之砖。 清代前期,敞口小土窑改建成蒙口倒焰窑。清末,燃料由柴草砻糠改为煤炭,烧制工艺亦改进。大窑路一带砖窑103座,有800多户、5000多人从事窑业生产。 大江南北来此装运砖瓦的船只云集,带动了南塘一带商业的繁兴。一些花色砖瓦还远销南洋各地。 民国以后,机制砖瓦业开始兴起,对大窑生产有所抑制。抗战爆发后,房屋被焚,窑民外逃,窑业衰落。抗战胜利后,窑业一度恢复、复工的大窑101座。解放后经过改造整顿,大窑逐步组合为机制砖瓦厂、耐火材料厂、石灰窑厂和合作建材商店。 至1958年,大窑的历史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