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于1954年3月1日。位于青海省东部,邻接甘肃省。县政府驻积石镇。面积1750平方公里。人口104000人,居民有撒拉、回、藏、汉等民族。属川水地区,地势平坦。粮产有小麦、水稻、豆类等。建有食品、建材、农牧机械等工业。建成黄丰渠、查汗大寺水库等引水灌溉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初步改变旧时干旱面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54年3月1日建立自治区, 1955年改自治县。在青海省东部, 邻接甘肃省。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积石镇。西汉为金城郡河关县地, 东汉属陇西。两晋南北朝时为鲜卑禿发乌孤及吐谷浑游牧地。唐初属河州辖地,屡立军所。宋为积石军地。元因之, 隶吐蕃等处宣慰司使都元帅府。清雍正八年(1730)置循化营,乾隆二十七年(1762)改为厅。1913年改为县。居民有撒拉、回、藏、汉等族, 其中撒拉族约占56.7%。属川水地区, 地势平坦。黄河流经县境北部。经济以农业为主, 兼营畜牧业。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豆类,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盛产瓜果,特产有花椒等。东部和西南部分布着茂密的天然森林,有大黄、党参、甘草、麝香等药材。矿藏主要有金、铜、铁、磷、云母等。解放后建有食品、建材、农牧机械等工业。建成黄丰渠、查汗大寺水库等引黄灌溉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初步改变旧时干旱面貌。公路通西宁和甘肃临夏。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1954年3月1日成立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积石镇。辖9个乡、1个镇、154个行政村。总面积2100km2。居民主要有撒拉、回、藏、汉4个民族。总人口11.31万人(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64万人,占总人口的94.09%。境内多山,无霜期约220d。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主要有小麦、青稞、玉米、谷子、豌豆、蚕豆、大豆等7种。畜牧业主要饲养牛、马、羊、驴、骡等5种。野生动物有狐狸、石羊、黄羊、猞猁、旱獭、兽鸡等6种。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铜、铁、金、磷、芒硝、云母、石膏等7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1元;工农业总产值4.30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3803元;粮食总产量23994t,人均粮食产量212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36元;地方财政收入1467万元。公路总里程323.24km。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028门。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3.1%。电视差转台13个,卫星地面接收站9个,电视覆盖率80%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364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东地区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贯穿县境。两汉、三国、西晋为河关县地;北魏、隋属浇河郡辖境;唐为廓州地;宋元为积石州地;明属临洮府,并在今县境建循化城驻军,以为防卫之所。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于明驻军之所设循化厅,属兰州府,道光三年(1823年)改属西宁府。1913年废厅改置循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境内撒拉族为主体民族,1954年改置县级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置自治县,县政府驻积石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