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
我国早期的戏曲表现形式,又名戏文、南曲戏文。 产生于北宋末或南宋光宗时期的温州,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温州因此而出现许多编剧、演出团体,如《寒山堂曲谱》所载《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即署名“九山书会捷讥史九敬先著”。剧本大都不存,近人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中辑有残曲者,存剧名167个。当代学者朱建明等搜罗补充,增加至240余个。 曲调为宋人词而杂以里巷歌谣,脚色有生旦净末外贴旦七种,可独唱、对唱、合唱。从现存剧本中可看出,其演出体制与明代传奇十分接近。 元末明初时传播到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为后世戏曲的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