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夏 先秦中原民族及其国家的称呼。“华夏”之名起于西周,当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文明中心地区的民族自称为“华”、“夏”、“诸华”、“诸夏”或“华夏”。“华”的意思是“华美”,“夏”的意思是“大”,《春秋左氏传》孔颖达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与“中国”一样,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豪心理。这并非“夜郎自大”,事实上,当时华夏文明的确比周边蛮夷之国要发达得多,因此,华夏和蛮夷就不仅仅是民族或国家的概念,而同时也代表两种层次的文化。华夏指先进的文化,蛮夷则指相对落后的文化,类似现代“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之类的概念。蛮夷之国如果在经济文化上发达起来,也可以甩掉蛮夷的帽子,跃入华夏的行列。如南方的楚国,原来曾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连楚国君主也自称是“蛮夷也”,孟子也曾将楚国学者称为“南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