𣛕;杈ts‘a53/ts‘a213ca53/ca213树木的歧枝。《龙龛手镜·果部》: “𣛕, 初瓦反。”义缺。 明李实《蜀语》: “木歧曰𣛕○𣛕, 叉上声。”清道光二十一年《遵义府志》卷二十《风俗》: “木歧曰𣛕。叉上声。” 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 “𣛕, 叉上声, 木歧也。”或本作“杈”。《说文·木部》: “杈,枝也。从木,叉声。”徐锴系传: “歧枝木, 亦可以䟫舡,亦以刺鱼。潘岳《西征赋》 曰 ‘垂饵出入, 挺杈来往’ 是也。《庄子》 曰 ‘杖挐逆立’,挐亦杈也。” 《增韵·麻韵》: “杈,丫枝。”“丫枝”谓歧枝,“丫”象其形。今蜀方言谓树木分枝曰 “分杈”,亦读“叉”去声。 |